供过于求 大陆三线城市楼市空城蔓延

人气 40

【大纪元2013年01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高紫檀综合报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楼市逐渐两极分化,在一、二线城市楼市量价微幅上涨的同时,三、四线城市楼市风险浮现、空城蔓延。在鄂尔多斯、温州、海南部分城市楼市大幅下跌的同时,常州、营口等地又被曝出楼市供过于需,面临泡沫破裂风险。

在中国大陆,一、二线城市是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或省会城市,三、四线城市则是指非省会城市或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城市。

辽宁省营口市新盘难售 产业基地只见楼盘不见人

据《中国证券报》近日调查,在一些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演着房子滞销、空城隐现的讽刺剧。

如位于渤海湾的辽宁省营口市,市区新盘开盘两年后,销售面积依然只有20%左右;而正在开发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更是一片荒地,只见楼盘不见人,一些在建项目甚至已停工。

更严重的是,当地几乎所有银行从2012年初就已停止向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当地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明两年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都不太可能开闸。当地众多的开发商或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当地一位承接楼盘自来水管道安装的建筑商孙大明(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营口市主城区主要分布在站前区和西市区,这两个区楼市已经明显供大于求。营品市许多家庭拥有多套房,没有所谓刚需,外地人投资意愿不强。据他推测,不包括远郊区县和开发区,营口市区的存量房5年之内都消化不完。

江苏常州新盘亮灯率不足三成

除了营口之外,常州楼市也被曝出陷入空城“漩涡”。

据《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报导,由于新建住宅空置率过高,常州被称为继鄂尔多斯后的又一个“鬼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常州楼市调查采访发现,由于大量的大盘开发,当地的供应量已经面临饱和,仅武进区武宜路上的开发量就超过500万平方米,而许多新盘亮灯率不足三成。

并且当地楼盘销售竞争巨大,众多开发商不惜雇佣临时工当街拉人看房,看房者受到来自多个楼盘的派单员同时争相拉拢看房。

尽管当地楼市成交量相比往年大幅增长,常州市楼市库存量却并没有下降,反而呈现上涨的趋势。

近年来众多房企扎堆进入常州市场开发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常州全市商品房可售余量为1,360.26万平方米,而城市面积比常州要大得多的上海,库存量才2,300万平方米。而据不完全统计,仅深圳房企在常州的在建总面积就已超过570万平方米。

在上述报导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常州城区常住人口也就在100万左右,如果仅仅依靠这100万人口消化掉常州目前的库存的话,那么随着上市房源不断增加,房子只会越卖越多。”

海南新房潜在供应量或消化10年 在售老盘价格“跳水”

本月初,据《第一财经日报》报导,由于楼盘滞销,2010年“国际旅游岛”利好急剧催生的海南房地产泡沫,目前已经破裂。从三亚到海口,尤其是澄迈、陵水、文昌等市县,开发商开始以低价冲击市场的新开盘项目层出不穷,在售老盘甚至以6.4折价格“跳水”。

海南克尔瑞房地产调研机构在2012年5月份派出一百多人把海南18个市县都跑了一圈,并结合官方数据调研显示,未来3至5年,海南包括在售、库存和准备开发的合计潜在供应量达到1.079亿平方米。按照2011年海南一年去化量是888万平方米计算,这些新房潜在供应量可以消化10年以上。

大陆多家媒体还报导,鄂尔多斯随处可见停工的烂尾楼,80%以上的建设项目都已经停工;温州的楼盘也由于供过于求而滞销,部分楼盘价格出现腰斩。

开发商逃离三四线城市

根据克尔瑞“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排行榜”数据,全国城市市场风险排名前50位城市中无一例外均为三、四线城市;摩根大通最新也报告指出,从地区来看,未来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更加乐观,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更大。

销售不利令众多开发商开始逐渐逃离三、四线城市,返回一、二线城市。如恒大地产、保利地产、佳兆业、花样年等,纷纷调整战略。克而瑞研究中心品牌总监黄章林指出,万科、保利、恒大等企业自2012年就逐渐离开了三线城市,今年重新回到一、二线城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一些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最大的矛盾是没有与一线城市比肩的工业和服务业,入住人群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与一线城市的工作有显着落差。当地楼市留不住外地人,本地人的需求又有限,导致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从而出现媒体所说的空城。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李熙)

相关新闻
组图:北京四环内千套住房长期空置 夜晚一家独守
大陆学者约战地产商 明年3月房价涨就裸奔
传习近平李克强将大砍房价 二手房挂牌量剧增
调控失效? 大陆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连涨6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