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癌症非絕路 新藥拓新生

法拉盛的孩子——西奈山醫院癌症治療中心曹哲凱醫學博士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3年0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沈一鳴紐約報導)曹哲凱博士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美國血液學會、紐約州醫學會成員曾獲:西奈山醫院2012年度的資深醫師獎、2012年度美國協會臨床腫瘤學優異獎、美國協會臨床腫瘤學泌尿生殖系統癌症研討會優異獎、西奈山醫學院的聘任首席研究員血液學和腫瘤醫學院士。

「我長在法拉盛,是個法拉盛的孩子,如果有一天能為我的社區做一些事情,我會最開心和榮幸了」。10歲從臺灣隨父母來到紐約的曹哲凱在法拉盛長大,早在曼哈頓就讀史蒂文森中學時,就已經在這所知名中學的諸多培養孩子未來的計劃中,「模擬」自己的人生了,少年曹哲凱的照料他人的仁愛之心漸漸的成熟起來, 隨著在紐約大學本科教育的結束,做個醫生,照顧有需求的人們,這樣一個人生的規劃清晰起來。讀SUNY紐約州立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期間,他在布魯崙的醫學院做實習,這裡由於病人通常經濟條件不好,缺乏保險,很多的病人都是拖了很久才來,病例的複雜和多樣化都很突出, 曹哲凱當時感嘆道,喔,這正是我需要的!做醫生最重要的就是看病人,病例越多,積累就越厚重。在與病人的交流中,在傾聽病人的過程中,曹哲凱更加確認了自己要做內科,在臨床中他將在通過病人的直接溝通提供醫療幫助中,找到自己最大的滿足和幸福。

為什麼選擇了腫瘤專業呢?曹醫生說,癌症病患對於醫生的依賴和信任是無與倫加的,那一刻的感激是刻骨銘心的。而這正是自幼便存照料之心的曹醫生所期望的。另外,面對「絕症」人類生的渴望最大的促進者醫學的昌明,針對不同腫瘤的新藥不斷推出,曹醫生作為最優秀的醫院之一的佼佼者,自然成為這個龐大的新藥計劃的實施的一部分,有效甚而強有力的治療手段,將原本走在絕路上的人們一個個拉了回來。這種實際的幫助,最讓曹醫生激動不已。

有一位50多歲的亞裔的護士,兩個月前全身不適,做了全體掃瞄之後,發現肺部有大積水和腫瘤,肝也有腫瘤淋巴腫大,身體迅速消瘦30磅。確診為原發性肺癌。採用一種抗癌新藥,免除了化療,就在一週前,身體已經恢復了10磅,疼痛消失,積水消失,可以恢復原來的正常生活。這樣嚴重的癌症患者在15年之前只能有一年或幾個月的壽命,而現在有5年甚至20年壽命。

有一個臺灣的病人,2011年5月感覺全身疼痛,流鼻血,白血球血小板紅血球都很低。檢驗發現脊椎裡有腫瘤,確診是前列腺癌,患有嚴重的瀰漫性血管凝血並發症,當時用了3種藥物綜合治療,從患病嚴重時的無法行走,渾身的皮下出血,2個星期後即可下床走路,4個星期後瀰漫性血管凝血並發症消失,可以走出醫院。現在他還在繼續使用今年針對前列腺新藥,一種是前列腺荷爾蒙類藥,另一種是控制癌症在骨頭內的擴散的藥物。現在病人已經退休,一年旅遊回臺灣三次。這樣的病患,在10年早已經不在人世。

施比受更有福。在曹醫生選擇從醫的年代,正是金融業尤其在紐約這樣的金融之都熱門的時候,他的很多同學隨因這個潮流,現在都成長為大型國際金融集團的中堅。然而,曹醫生是一個對自己的個性和生命有著深刻清醒認知的智者,選擇照顧他人,選擇施比受更有福。許多癌症晚期患者,也許已經不是治療,經濟,家庭等問題需要諮詢了,也許就是希望有個人靜靜的坐著傾聽他們的聲音,陪著他們走好生命的最後一程。也許要問,為什麼每個腫瘤病人都需要那麼多,你就是花盡所有精力都不夠,是啊,因為這些人真的很需要照顧。作為一個好的腫瘤科醫生,縮小腫瘤,給予生命的延長不是唯一目的,而是要給予這延長了的生命以質量,活著,就要活得好。雖然我們的確是有了很多的新藥,但是對不同的人,新藥不等於好藥,信任與需求是我們需要和病人充分溝通的。不是簡單的把藥開給病人,而是要把醫生「開」給病人。

曹醫生以一位腫瘤專家的角度談到,癌症重在預防,吃的健康,多睡眠,不抽煙,少喝酒。定期檢查,一定要經常看家庭醫生。 而西奈山醫院在癌症早期預防檢查方面有多種手段和一些針對癌症高危人群的活動,歡迎社區諮詢。而在近期,西奈山醫院癌症治療中心將搬遷新址,屆時將會有最新的設備,最好的診療手段,為皇后區的病患提供就近服務。這也是我們眼前這位「法拉盛的孩子」的最大的一個心願了。

西奈山醫院皇后區癌症診療中心將於2013年春季開張。

(責任編輯:沈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