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後關頭解債限危機 分析:只是暫時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美國政壇有驚無險地在債務觸頂前一刻通過關鍵法案,避免了債務違約也重啟停擺了16天的政府機關,但分析認為,這並不表示美國可以從此高枕無憂,如果兩黨這種邊緣政策持續,未來還是可能出現同樣的危險。

CNN報導,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s)初步估計,這16天美國付出了240億美元的成本。標普因此將今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年增率,由政府關門前的3%調降到2.4%。標普經濟師博維諾(Beth Ann Bovino)說:「對規模這麼大的經濟體來說這不算什麼。但它突如其來、如此快、迅速、毫無預警,這會造成傷害。我們可以吸收,但仍然有害。」

路透社報導,另一個評級公司穆迪(Moody’s)的經濟師詹迪(Mark Zandi)說,債務問題只是暫時解決了,它還是會增加經濟的不確定性,傷害消費者信心及減緩企業徵人。

詹迪說,政府不斷地走鋼索政策是拖累美國經濟復甦的主要因素。他說:「這會侵蝕經濟。如果我們在不久的將來繼續走類似的路,耗掉的成本將繼續增加。」

但並非所有的分析師都認為政治僵局對經濟造成可以估計的傷害。儘管憂心債務觸頂可能推升近幾週政府的借款成本,但事實上上升幅度不大,標普500指數仍然接近其歷史高點。

復甦異常緩慢

吊詭的訊號是,2008/09年衰退以來的復甦異常緩慢。雖然美國的總體經濟產出已經高於衰退前,但私人投資水準仍然低於2007年,且雇主徵人的步伐也維持在比衰退前慢的位置。

經濟危機稍微緩和之後,華盛頓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醫療及財政部門,不論其優點為何,卻給支持美國經濟的企業投資及新增工作機會水準帶來痛苦的變化。

沒有創造就業

在14日宏觀經濟諮詢公司(Macroeconomic Advisers)公布的報告顯示,如果國會保持可自由支配開支在2010年的水準,現在有120萬美國人會有工作。

華府飄忽不定的行為更增加了90萬個失業數。詹迪估計,財政緊縮付出了250萬個工作機會,如果沒有這麼做,現在的失業率將是6.3%,而不是7.7%。

即使不同意政策不確定性會損害經濟的分析師,也同意政府應該加快刪減支出及加稅政策退場。倫敦資本經濟學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師艾希華斯(Paul Ashworth)說:「財政整頓一直是經濟的大包袱。」

今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形容美國的減赤努力「過快且設計不良」,刪減的開支幾乎砍了今年美國一半的經濟成長。

歐亞股市小幅震盪

在美國解決債限危機後開盤的亞洲股市漲跌互見,但幅度都在1%以內。台灣股市收盤上漲0.51%、上海綜合指數收盤下跌0.21%、日經225指數上漲0.83%、香港恆生指數下跌0.57%、韓國綜合指數上漲0.29%、 紐西蘭NZSE50指數上漲0.36%、澳洲ASX普通股指數上漲0.33%。

歐洲股市截至當地時間中午,英國、法國、德國股市都下挫,跌幅在0.5%以內。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不致倒債
圖說天下 (10月14日) 美政府關門進入第3週
經濟損失大 美多州自掏腰包開放國家公園
臭大姐佔領美國 40州遭害 受益政府關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