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選舉風雲人物:白思豪

人氣 1

【大紀元11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5日電)紐約市選民今天將選出新市長,接替任職長達12年的億萬富翁彭博(Michael Bloomberg)。左翼革新派候選人白思豪(Bill de Blasio)勝選機會濃。

英國「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紐約選民似乎有意選出1位在各方面都與彭博截然不同的新市長,白思豪可望獲得壓倒性勝利,接替退出共和黨成為獨立人士的彭博,成為紐約自1989年以來的首位民主黨籍民選市長。

白思豪提出革新政見,將自己的定位和彭博作出明顯區隔。

他曾於2000年成功輔佐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當選聯邦參議員,也當過紐約市議員,現任紐約市民選公益維護官。

將自己比擬為歐洲社會民主黨(European Social Democrats)人士的白思豪向紐約市勞動階級承諾,將大力擺脫彭博12年來對華爾街友善的政策。

白思豪在競選集會上表示,「在許多方面,紐約市正在上演雙城記;還說,「紐約有近40萬名百萬富翁,然而,我們的鄰居有近半數正處於或接近貧窮線」。

52歲的白思豪希望紐約州議會,向收入達50萬美元或以上的居民,每年平均多課徵973美元的稅,來替紐約全體學齡前兒童教育籌集經費。

他也承諾要改革「攔下盤查」政策;紐約市警察可以根據這項政策攔下行人,搜查是否持有武器和毒品。批評者聲稱,警方依據「種族貌相」,對非裔和拉美裔年輕人進行盤查。

倘若順利當選,白思豪將是繼丁勤時(David Dinkins)後,第1位民主黨籍民選紐約市長。彭博最初以共和黨身分當選紐約市長,現在則為獨立人士。

假如順利當選,白思豪可能得早點上床睡覺,或者喝些更濃的咖啡,才有精神帶領紐約這個所謂的「不夜城」;他上週出席競選活動時遲了1個小時後,告訴支持者「我不是早起的人」。

相關新聞
僑領選市長  首重候選人品德
紐約市長選舉 兩大報挺同人選
文正:劉醇逸拿兒童幸福當兒戲 豈能為全民服務
曹長青:從劉醇逸慘敗看紐約市長選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