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領22k 兄弟返鄉種蜜棗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8日電)不想只領22k的薪水,屏東縣高樹鄉張榮裕及張忠政兄弟回家鄉務農,突發奇想種出檜木蜜棗,成為遊子返鄉又一成功案例。

69年次的張榮裕及73年次的張忠政,7年前一個在私人公司上班,一個剛退伍,兩兄弟正愁工作不穩定時,又不願只領22K薪水,決定待在家鄉務農。

張榮裕說,剛開始租了1塊約6分地的棗園來管理,八八水災把整個棗園都毀掉。

張忠政回憶水災後,兩兄弟到棗園一看,心都涼了,整片果園滿目瘡痍,竟有船舶「擱淺」在網架上面。

兩人沒有放棄,進行災後復耕,在整理漂流木時,意外發現漂流木中的檜木香氣濃郁,突發奇想如果刨成木屑灑在果園,整個果園或可散發出香氣。

張氏兄弟將檜木屑灑在果園,不但果園滿是檜木香,意外發現病黴細菌不敢靠近,木屑腐爛後更成為天然肥料,提供蜜棗養分的同時,也讓蜜棗帶有淡淡清香。

張氏兄弟堅持不用除草劑等農藥,改使用雜草抑制蓆及檜木屑,節省將近新台幣30萬元的農藥錢。

將「檜木棗」註冊「棗樂子」商標,並在臉書上成立「棗樂子」粉絲團, 兄弟倆自己設計包裝、印製QR Code傳單,還推出「早鳥優惠」專案,12粒裝精緻禮盒贈送台灣檜木筷,創新的促銷方法讓兩兄弟年收入超過200萬元。

張氏兄弟用創意突破傳統的農業模式,是遊子返鄉的成功案例,對於有意返鄉務農的年輕人是一大鼓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六十年次的陳聖明原是城市上班族,四年多前返回故鄉當農夫,隨父母種蜜棗、木瓜,白天當農夫、晚上當畫家,太太廖芹英還設立「蜜棗超人」部落格,為自產棗子打知名度,陳聖明種棗子雖短短數年,但已拿到產銷履歷,今年也在高樹鄉評鑑比賽獲亞軍。
  • 原本在高雄賣便當的潘志民,1年前回屏東高樹鄉老家種蜜棗,「漂鳥」返鄉,不論在種植技術上及品牌包裝行銷上,潘志民都勇於突破,在高樹蜜棗界豎立新氣象及品牌風格。
  • 香港作家沈西城在近日香港書展講座上說,「我們大陸有十四億人,但是出不到這三個人……這是我們香港人的驕傲……為什麼我不講呢?因為一講就涉及到很多問題。」對於香港電影會否回到輝煌時期,沈西城這樣回答:「當然沒有可能」。他亦認為,大陸電影「有很多東西要禁制審批,如果任拍,嘩!不得了!」「我希望中聯辦的人聽到,這是善意。」
  • 劉天富先天就四肢殘障、手腳捲曲,生活起居、大小便都需要他人協助,個性卻非常樂觀,他低頭就著盤子吃飯,咬起杯子喝水,更神奇的是創辦了擁有二百多位會員的「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用捲曲的三根手指頭寫企劃書,一寫十幾個小時,他說「要珍惜每一天,即使明天就死了,今天也要認真的過,不要留下遺憾」。
  • 半年多前,墨爾本一名40歲的男子開始在工作之餘變身「菸頭俠」(Buttman),為墨爾本清理菸頭,迄今為止他共撿拾了近5萬個菸頭。「菸頭俠」希望人們能夠重視菸頭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 國際水中攝影競賽World Shootout近日公布獲獎名單。台灣攝影師吳永森拍攝的鮭魚洄游作品,奪得廣角項目第一名,成為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攝影師。而後,「Sony世界攝影大賽」亦公布獲獎名單,吳永森以同幀作品再獲首獎,可謂雙喜臨門。
  • 一些女性朋友習慣於為家庭及親人們默默付出,甚而連自身健康都不顧。台灣乳房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在臉書分享一段故事,女患者為家庭而選擇犧牲健康,發現腫瘤一拖就是2年,令他不捨,當場泛淚。他心疼地呼籲女性「妳就不能爲自己多想一點嗎?」
  • 台灣國中會考結束,日前開始寄發成績單,新北市萬里國中九年級學生江冠毅拿到5A++、35分的優異成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作為萬里國中第一個拿到滿分的學生,江冠毅表示自己雖是單親家庭,有2個年幼的弟弟要照顧,但「環境並非絕對,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就能達到目標。」
  • 代表台灣飛赴國際藝術之都維也納參加合唱競賽的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小義興分校合唱團,日前在「舒伯特國際合唱競賽」中獲得金質獎及大會評審團特別獎。來自台灣偏鄉學童的天籟歌聲,震驚評委,讓世界驚艷「聽見台灣」。
  • 台灣一位陳先生在3隨時不幸罹患小兒麻痺、腦部癲癇,因沒有家人照顧,孤身一人以殘弱之軀自謀生路。現在他每天頂高溫爆晒,在街面上叫賣口香糖、菜瓜布謀生。他用顫抖的手遞口香糖給顧客時艱難道謝,瞬間令顧客眼眶泛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