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黄金蝙蝠纪录片 盼民众重保育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伟婷台北21日电)林务局发行“黄金蝙蝠”生态纪录片,导演张博钧说,盼透过可爱的黄金蝙蝠扭转世人对蝙蝠的刻板印象,并反思自然与人的关系。

每年黄历3月妈祖诞辰前夕,一大群黄金蝙蝠(学名为金黄鼠耳蝠)会飞到云林县北港镇,由于它们白天习惯一群窝成一团,倒挂在民宅屋檐、树梢,形状宛如倒挂的莲花,当地人称它们为“倒吊莲”。

长期关注生态的张博钧说,早年在北港附近古宅可以发现数千只黄金蝙蝠,但近年数量锐减,该处古宅今年只剩下不到50只,研判可能与地景改变(如伐树)、农药污染有关,拍纪录片是希望唤醒世人对蝙蝠生态保育的重视。

张博钧也说,许多民众对蝙蝠有偏见,认定是会吸血、可能传染疾病、面目狰狞等。不过,蝙蝠在传统是“福气”的象征,北港朝天宫内处处可见蝙蝠图腾,蝙蝠也常在民宅屋檐筑巢,当地民众也对蝙蝠出没习以为常并善加保护,纪录片也希望凸显人和自然的互动。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保育组长管立豪表示,目前没有普查黄金蝙蝠数量,但在重点地区稽查追踪时,确实数量有减少,有持续监测注意。地景和栖息地改变可能影响蝙蝠生态,林务局有监测农药对蝙蝠生态的影响性,呼吁应使用无毒农药、不用除草剂。

黄金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拍摄难度很高,张博钧花费2年时间观察蝙蝠生态,再花2年时间拍摄,并移居北港3个月,只为方便在凌晨、黄昏天色仍亮时,抢拍5分钟蝙蝠飞行画面。

张博钧说,拍摄全程没有打光,捕捉最自然的蝙蝠生活样貌,且采用旋转拍摄方式及蝙蝠的角度视觉,拍摄难得的蝙蝠高挂树梢、追蛾、喝水、飞翔的画面。

出身云林的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吴育仁说,从小就常看到黄金蝙蝠的身影,但现在愈来愈少见,大家应重视蝙蝠生态和环境保育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