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蓬勃 港片富人情味重原創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第六屆香港流動影片製作比賽昨日頒獎,由充滿人情味的《勞師來施》榮獲榮譽大獎兼最佳記錄片金獎。大會指今屆作品重人情味和原創性。

由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辦的第六屆香港流動影片節,重點項目是第六屆香港流動影片製作比賽,今年以「隨時紀錄、用小鏡頭微觀大世界」為主題,鼓勵本地獨立製作人、大學生及中小學生製作短片參賽。今屆大會將影片長度增至最長10分鐘,同時增設「手機拍攝大獎」,鼓勵參賽者以智能手機為拍攝工具。大會共收到200個作品。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章濤表示,約二年前大陸限制電視廣告播放,迫使業界透過製作微電影,利用社交媒體推廣產品,「反而微電影的創作得到更大的創作空間,有更闊的國內平台。微電影的熱潮由內地傳至香港。」他說今屆比賽吸引更多青年新血參加。

原創性成香港重要資產

說到香港的短片,章濤說很多都極富人情味,內容很有意義,「一架雪糕車,一個老人家,一個年青人,這些幾乎是一個城市裡細到可以被忽略的原素,他們無規模,他們不會壟斷,亦難成大器,但通過這個小小的屏幕,他們可以滲透很豐富的人情味,令到我難以忘記。」與大陸短片不同的是,香港更重視原創性,「對香港人而言習以為常、但在內地是難能可貴的,就是原創。從故事到拍攝到製作到分享,我都看到參賽者們對於原創的尊重。請大家相信我,這個是香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產,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珍惜。」

「我愛香港2013」的著名導演鐘澍佳獲邀擔任頒獎嘉賓,他分享影片要吸引觀眾的秘訣,「無論短片也好長片也好,大家要注意,就是在頭一兩分鐘內如何可以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都是同一道理。如何可以令大家繼續看下去我想這個是最重要的。 」

今次得獎影片包括以抒發感情的《勞師來施》、「比比去了哪」和「椅子」;含西方藝術及拍攝色彩的「陳美鳳」和「鏡魔」;還有由6位90後大學畢業生自資公司拍攝的「搭棚工人」,以及從大陸人角度看香港生活的「跑跑」。

其中,榮獲榮譽大獎兼最佳記錄片金獎的《勞師來施》,講述一位90歲雪糕伯伯不屈不撓的生活,情節令人感動。大會並宣佈由「陳美鳳」將代表香港參加「第三屆香港國際流動影片大獎」。◇

相關新聞
港片「傷城」五月底在南韓聯映
最後一部港片?陳冠希「破事兒」3月在台上映 
港片涉六四被刪 《十分鍾情》十變九
深圳學童綁架案雷同 過程仿港片「證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