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養兒有方 孩子不生病(三)

宋朝名醫 養子十法

(Fotolia)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

宋代著名的醫學家陳文中,精通方脈,擅長小兒診療,對中醫兒科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著作《小兒病源方論》中提到養子十法,其觀點對小兒照護,甚有幫助,可作為參考:

一要背暖。背部胸椎第3椎下旁開1.5寸為肺俞穴,此處受寒易感冒咳嗽,故背部要保暖,不可受寒。

二要肚暖。肚子受涼易腹痛、腸鳴、嘔吐、泄瀉,故肚子要保暖。

三要足暖。足部是足陽明胃經所管,寒氣從下而上會傷到脾胃,故足部要保暖,要經常給小兒穿襪子。

四要頭涼。頭為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最旺的部位。頭部過熱,容易頭部生瘡、得眼疾。另外,《大生要旨》亦雲:「初生小兒,未剃胎頭,不與帽戴,則自幼至長,難於傷風,永無鼻塞拖涕之疾。」小兒頭部陽氣旺盛,經常頭部戴帽反令兒汗出,容易著涼受寒。

五要心胸涼。心屬火,若外受客熱,內接心火,則內外俱熱,輕則口乾舌燥、腮紅面赤,重則啼叫驚跳。故心宜涼。

六者,精神未全,勿見非常之物。小兒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聞鷄鳴犬吠,忽見牛馬等畜,或嬉戲驚駭,或忽聞大聲因而作搐者,緣心氣成虛而精神離散故也,當用補心益氣藥治之。

七者,不溫脾胃,致成吐瀉慢驚。脾胃主養五臟六腑,若脾胃全固,則津液通行,氣血流暢,表裏沖和,一身康健。

八者,兒哭未定,勿使飲乳。兒哭未定,便與乳食,則氣與食蓄結於中,久而不散,損傷脾胃,輕則嘔吐、糞青,重則腹中氣鳴氣逆,涎潮流溢,以致難治。

九者,勿得輕服輕粉、朱砂。不可隨便服用重金屬藥物。

十者,因浴致生丹毒。小兒一週之內,不可輕易頻洗。小兒肌膚脆嫰,腠理不密,洗之,恐濕熱之氣鬱蒸不散,變生赤遊丹毒,身體發生高燒。也有浴後受涼,感冒咳嗽。故小兒沐浴洗澡,須特別注意。@◇

(作者為心醫堂中醫診所 吳道明醫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