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孤寂感宛如慢性壓力 使免疫系統負擔加重

王明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3年0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寂寞感受度高,人體潛伏的皰疹病毒,再活化跡象會升高;而且在重大的心理壓力下,寂寞感高者與社會密切聯繫者相比較,也會產生更多促炎蛋白質(proinflammatory proteins),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孤獨感與人際關係影響健康

據美國醫學新聞網站MedicalXpress.com 報導,這些促炎蛋白質代表炎症出現,而慢性炎症與許多疾病有關,包括冠狀動脈疾病、第2型糖尿病、關節炎、老年癡呆症、以及伴隨著老化而來的衰弱症和身體功能降低等。

先前研究也顯示,潛伏性皰疹病毒的重新活化,與心理壓力有關,這也說明​​孤獨感是一種慢性壓力,能觸發體內不良的免疫反應。

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暨本研究作者雅雷姆卡(Lisa Jaremka)表示,孤獨的人會明顯感覺自己的人際關係不佳。這項研究使人們了解孤獨和人際關係如何影響健康,當人們越了解這種過程時,就越能應對其負面影響。

孤獨感高 體內病毒抗體濃度增高

這項研究共有兩個參與者群組,其中一個群組是乳癌倖存者,另一個是超重的中年人。

研究人員首先經由重新活化皰疹病毒,並測量200位乳腺癌倖存者血液中的抗體濃度,藉以探究孤獨感和人類免疫系統機制之間的關連性。

這些乳腺癌倖存者的平均年齡為51歲,曾接受2個月至3年的癌症治療,而且檢測血液中EB (Epstein-Barr)病毒和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抗體的實際狀況。人們一旦感染這兩種皰疹病毒,代表其免疫系統發生了問題。

研究發現,具有孤獨感的參與者,身上有較高濃度的抗體對抗巨細胞病毒,而孤獨感低的人,濃度也較低。較高濃度的抗體與更多的痛苦、憂鬱和疲勞等因素有關。

先前的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會促進這些病毒重新活化,並導致抗體濃度升高。

雅雷姆卡分析說:「在許多方面,孤獨感一直被認為是慢性的心理壓力,可以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屬於痛苦的社會性情境。」

高壓下 高孤獨感者的促炎蛋白質也高

在另外一組的研究中,科學家嘗試確認,在心理壓力下,孤獨感會引發促炎蛋白質或細胞激素(cytokines),其研究對象包括由乳癌倖存群組的144位婦女、以及另一群組134位超重且無嚴重健康問題的中老年人。

所有參與者先接受基本的血液抽樣檢查,緊接著開始承受心理壓力,他們被要求進行5分鐘即興演講,並在3位專家和攝影機前表演心算。

在這兩個群組中,那些較具孤獨感的參與者在承受重大壓力時,體內產生的細胞激素──又稱細胞白介素6(interleukin-6),濃度比較不具孤獨感的參與者明顯高出許多。

在乳腺癌倖存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也測試了細胞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beta)的濃度,結果發現,具有孤獨感者比不具孤獨感者高。

雅雷姆卡說:「在這兩項研究中,孤獨的人比不孤獨的人產生更多的發炎現象。重要的是,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感覺自己社會關係良好的人們,可獲致較正面的結果。」

(責任編輯:陳俊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