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學生數量將大增 集裝箱當教室應急

穆華德國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4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穆華德國報導)預計柏林地區的學生數量在未來幾年裡將大幅增加,學校容量小、教師緊缺將使得柏林學校在未來幾年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一些學生數量增加快的城區,學生們可能要在臨時的集裝箱教室裡上課了。

需近60所新學校

據柏林教育部預測,柏林所有城區的學生數量將逐年增長。在十年之內,柏林學生將達到32萬,增加13%。個別城區的學生數量甚至將增加三分之一。按照學生數量統計,柏林需要新建約60所學校才能滿足未來學生人數的需求。自從兩德統一以來,柏林的很多學校就陸陸續續關閉了,或者改作它用。現在政府還要重新找到新地方。一般情況,一座新學校按照規模大小不同造價在1000萬至2500萬歐元不等。

在柏林城區中,學生數量增加最快的地區是Lichtenberg、Marzahn-Hellersdorf和Pankow。據統計,到2021/22學年,Lichtenberg區學生數量將從1.9萬增加到2.8萬。Marzahn-Hellersdorf區的學生數量將從1.8萬增至2.5萬。Pankow區會從2.7萬漲至3.3萬人。

造成學生數量大增的一個原因是柏林人口數量將大幅增加。也就是說,很多人將會搬到柏林來居住。據政府預測,到2030年,柏林居民數量將增加25萬人。

集裝箱當教室

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學校如何容納這些學生就成了問題。擴建新學校不但需要資金,而且也需要時間。

據柏林教育部國務秘書哈克勒斯(Mark Rackles)表示,在柏林的一些城區學校緊缺現在已經成為大問題了。在這些急需學校的城區,只能依靠「流動教室」解決問題。所謂的「流動教室」就是臨時搭建的集裝箱式建築。也就是說,孩子們可能要在集裝箱教室裡上課了。

學生數量增多除了導致學校緊缺之外,教師緊缺也成為了日益突出的問題。在未來的幾年裡,柏林的學校將會僱傭更多教師。在柏林,很多教師在實習期之後都到別的聯邦州去工作了,因為在那裏教師的工資水平比柏林高,而且在其它一些聯邦州里教師屬於公職人員。在柏林,教師從2004年以後就不算公職人員了。種種原因都導致柏林現在急缺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

(責任編輯:文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4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五日電)九十二學年開始引進的德國雙軌制職業訓練,新學年度九十四學年是第三?
  • (大紀元記者田宇柏林報導)德國大學之間的競爭越演越烈。為了吸引優秀學生,位於德國南部的弗萊堡大學(Freiburg University)規定,智商超過130的學生可免交學費。康斯坦斯大學(Konstanz University)也表示,高智商的學生可以獲得優惠,但沒有對智商指數作出相應的具體規定。專家們則認為,僅憑智商指數一項還無法判斷學生的整體素質。
  • 華美老年協會的老人電腦班第五期將於四月底前開班,六月中旬結束。每週上課兩小時,一共八堂課。不收任何費用。上課地點是位於德國鎮的培梅社區中心(Plum Gar Community Center)和惠頓區的多文化中心(Charles W. Gilchrist Center)。
  • 柏林執政黨社民黨和左派黨上週就中學體制改革達成如下協議:申請者過多的緊俏中學在招生時,60%的名額由學校自己選擇,30%由抽籤決定,另外10%的特殊情況由學校與教育局共同協商決定。
  •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27日電)台灣學生在德國紐倫堡發明展大放異彩,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表示,世界大展得到金牌非常不易,要給學生鼓勵;各大學要搶人才,教育部會把相關資訊給招生委員會做加分參考。
  • 德國高校招生一直不夠有條理,預計2010/2011冬季學期仍有約1.7萬個限制名額專業的學習位置如醫學系招不到學生,占限制名額專業學習位置總數的6.9%。由於技術問題,原計劃5月中旬交付使用的全德範圍內限制名額專業招生系統「hochschulstart.de」推遲啟用。
  • (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德國前教育部長沙萬因論文抄襲被取消博士頭銜後,日前已正式辭職卸任,當然她並沒有承認自己有抄襲行為,而是準備對她曾經就讀的杜塞爾多夫大學提起訴訟,然而無論訴訟結果如何,沙萬的政治生涯已經到此結束。兩年前,針對當時國防部長古籐貝格的論文抄襲事件,沙萬曾說,「人不會因為是博士就當部長,而是因為其在政界的能力」,可惜她自己也沒能因為出色的政治能力而保住其政治前途。不過沙萬的這句話倒是沒錯,在德國聯邦內閣的14位成員中,的確並非人人都是博士,不僅如此,有的部長乾脆連高中文憑都沒有,但是他們依然因為自己的政治能力而「在其位並謀其政」,看來在德國這種有「政治潔癖」的國家,要麼就老老實實拿個貨真價實的博士,要麼就兢兢業業幹好本職工作,兩種方式都有機會在政界出人頭地,但是投機取巧者卻隨時都有可能被打回原形。
  • (大紀元記者于婉蘋台灣基隆報導)仁愛國小及建德國中舞蹈班是基隆市培養舞蹈人才的搖籃,多年來,代表基隆市參加各項舞蹈比賽及演出均獲得相當好的成績和評價。101學年度全國舞蹈比賽25日在彰化縣舉行,在老師、家長及學生們不斷的準備與努力下,在現代舞類組的比賽中仁愛國小及建德國中雙雙獲得全國優等獎佳績。
  • (大紀元記者吳茵德國報導)德國每12個中小學生中就有一人上私立學校,而且人數逐年上升,新的私立學校也不斷出現。各種私立學校在教育理念、上課內容、教學方式、學習重點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想送孩子去私校的家長應如何選擇呢?我們將每月詳細介紹一所德國私立學校,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們瞭解更多私校的情況,做出更好的選擇。
  • 德國多年來實施雙軌職訓教育,是一種結合學校與企業、並以師徒制為基礎的教學制度。中學畢業生分發到職業學校前,得先選擇要參加的職訓項目,找到企業簽約,成為實習生。未來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與通識課程;另三分之二時間在企業當實習生,學習實務操作。也就是說,雙軌職訓教育改由企業主導,而企業與工廠就是學生實習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