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經濟增長前景黯淡 銀行左右輸

人氣 4

【大紀元2013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當數百個私募高管上週在華盛頓討論新興市場的時候,中國成為辯論的焦點。國際金融公司和新興市場私募協會會議的這個情形並不令人意外,要知道中國對於世界經濟財富,煤炭銅礦價格以及信貸來說是多麼重要。《金融時報》5月21日報導說,分析家已經再一次下調了中國的增長前景,這清楚顯示,它的放緩不僅僅是一個週期現象。

就像摩根斯坦利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Ruchir Sharma所說的,8%的增長過去是中國的底線,現在成為它的上線。增長放緩不一定是壞事,如果增長的質量得到改善。也許假以時日,它可能會。但不是今天。重新平衡仍然只是一個願望,而不是現實。

所有這一切可能將對中國大銀行帶來負面影響,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

信貸數量猛增質量猛跌

《金融時報》報導說,有關中國放緩的擔憂部份來自於中國信貸增長的速度。總借貸的數字,包括非銀行和銀行借貸,在今年頭四個月達到將近8萬億元人民幣,顯著高於去年同期的4.85萬億元,根據摩根大通數據。今天,中國的總信貸量幾乎是它的GDP的兩倍。

但是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信貸的效率下降。投入項目的資本數量在膨脹,但是資本的生產力在一落千丈。五年前,投資一美元可以產生GDP增長一美元。但是今天,需要投資3到4美元才能產生一美元的產出——並且這種產出的質量也是可疑的。在許多中國行業裡,存在產能過剩,從造船業到太陽能電池。

太多的資金也流入房地產市場。從宏觀角度來看,太多的豪華房地產不是壞事情,因為如果太昂貴,價格將下跌直到買房者能夠接受,這樣更多的房屋對民眾來說將變得可承受,這是中國需要的。但是價格下跌將損害銀行,將留下許多的不良貸款。

銀行左右是輸

《金融時報》報導說,在過去,銀行被視為經濟增長的代理。現在它變得更加複雜。銀行處於一個沒有贏面的情況。如果它們提高借貸,由於產能過剩,他們有風險獲得更多不良貸款。而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他們的增長將放緩並且不可避免的不良貸款,將成為他們的投資組合當中的更大比例。同時,作為試圖加強安全的副作用,監管也讓所有銀行盈利減少。

許多文章已經論述有關中國非銀行或影子銀行的增長,以及他們的增長造成信貸增加。在影子銀行系統的核心是信託公司,它們受到的監管鬆散,因為他們不接受存款。他們能夠存在是因為這個系統超越了嚴格的利率控制,這種嚴格的控制是為了把資金流入大型國企。但是相當大比例的信託公司反過來屬於銀行。

影子銀行使得系統更加靈活,這是一個好事。他們的資金更加昂貴,這或許是,或許不是好事。但是不清楚是否它們能夠比大銀行更好的分配資本,這個工作仍然受到共產黨的嚴格控制,其仍然把太多的資金流入大型國企。但是可悲的是,非銀行常常捲入跟共產黨有關的黑暗交易,使得它們像銀行一樣敗壞。

中國經濟放緩拖累新興市場國家

《金融時報》報導說,中國經濟放緩的連鎖效應在國外可能比國內更加糟糕。那些可能受到最大衝擊的是新興市場的大宗商品生產國以及那些借貸資金給這些國家的銀行,這些資金用來興建項目以滿足中國的需求,但是這種需求是建立在幾年前中國經濟繁榮的時候。

這意味著在這些市場的地方銀行以及國際銀行比如渣打銀行的盈利已經開始放緩,它們把它們的策略建立於受到中國提振的新興市場上面。由於國際機構持續下調中國經濟前景,更惡劣的情況可能到來。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人民幣貸款創13個月新低 「影子銀行」風險增
大陸「影子銀行」達30萬億 經濟最大定時炸彈
工行理財產品巨虧44% 大陸銀行理財呈亂象
私人債務猛增 中國金融危機四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