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把脈:附加價值鏈極關鍵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布魯塞爾30日專電)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學者說,台灣全球競爭力評比雖下滑,但經濟穩固,應持續朝多元經濟及附加價值鏈發展,找出鼓勵企業從事更高階創新的方法、升級產業基礎。

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中心(WCC)今天公布2013年全球競爭力評比,台灣從去年第7名下滑到第11名,在亞洲國家中,排在香港及新加坡之後,維持第3位。

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賈瑞利(Stephane Garelli)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台灣評比下滑原因包括區域經濟普遍衰退及出口結構,未來應朝發展多元經濟方向進行。他認為,台灣經濟仍很穩固,也擁有升級競爭力所需的基本條件。

賈瑞利說,在亞洲已出現愈來愈多的低成本競爭,諸如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表現都很好,台灣更應持續發展附加價值鏈(value-added chain),這是政府的優先項目之一,現在也正走在正確方向。

但他舉例,台灣勞動力約占總人口48.6%,新加坡卻達63%,讓更多人口投入勞動市場將是台灣提升競爭力的挑戰之一。

IMD策略管理及企業創新領域的教授俞昊受訪時表示,台灣的資訊科技產業一向對經濟貢獻良多,也維持領先地位,但當中國大陸逐漸進步,並在世界擴張勢力,對台灣就形成壓力,台灣決策者應找出鼓勵企業從事更高階創新的方法、持續升級產業基礎。

他說,台灣必須在科技上有所突破,但只有研發仍然不夠,除了掌握技術和知識,還要在國際市場上商業化,個別企業概念應從代工轉為發展新市場。

俞昊也說,台灣與各國簽署貿易協定,是讓跨國貿易更便利、觸及資源及市場的必要條件,但更重要的是發展附加價值鏈,並且不只把中國大陸當做市場,而是成為轉入印度、非洲、東歐等新興市場的平台。

有關台灣正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俞昊表示,許多國家意識到杜哈談判停滯已久,類似機制逐漸浮現,而台灣一直是全球供應鏈一員,貿易協定對台灣避免從全球貿易場域邊緣化來說相當重要。

相關新聞
國際招商大會  經建會:致力提升台灣全球競爭力
台灣全球競爭力 躍升第12名
阿拉伯新聞報:台灣全球競爭力排行第十二名
楊甦棣:兩岸經濟開放可增加台灣全球競爭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