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民黨美東支部 展現海外僑胞力量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中國國民黨與紐約僑界的深厚淵源,源於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根據中華總商會前董事長余瓞楠的《美東支部的淵源和近況》所記載,孫中山1909年11月16日由倫敦抵紐約,他先往波士頓參加致公堂新盟友入闈(加盟)大會,於12月18日成立波士頓同盟分會,然後返回紐約,同年12月25日在曼哈頓華埠勿街(Mott St.)7號,成立「美東同盟會」,這就是中國國民黨駐美東支部的前身。

1929年12月,「美東同盟會」正式向紐約州政府註冊為非謀利機構,並改名國民黨美東支部,從協助革命、創建民國、北伐、對日抗戰、戡亂,到發展建設臺灣,犧牲奉獻,無役不與,各項愛國捐輸,輔選助選,從不落人後,充分發揮了海外僑胞的力量。

美東支部同時也加入了中華公所,成為其屬下7大僑團之一,積極跟隨中華公所服務僑社,自然與華僑、僑社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百餘年來,唐人街眾多傳統會館、鄉親會始終懸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也難怪,當西岸的中華總會館近日傳出撤旗時,美東支部常委陳尚仁和委員李安邦都自信的說:那是單一事件,紐約的傳統僑團很穩定。

發展至今,國民黨美東支部屬下有紐約分部、皇后區分部、長島分部、波士頓分部、美京分部、邁阿密分部以及南佛州7個分部,現有黨員千餘人,黨員遍布各大僑團。

國民黨皇后區分部參加一年一度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攝影:蔡溶/大紀元)

紐約僑界推崇孫中山「天下為公」精神

孫中山曾先後四次到紐約,期間在紐約華埠早出晚歸,與僑胞朝夕相處,到處廣結人緣、宣揚革命,在華埠勿街和宰也街等古老街道留下了革命足跡。

海外華人雖置身海外,卻無時不關心祖國,無不渴望國家富強,人民康樂。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民生困苦,海外華人在居住國地位低下,他們迫切希望祖國統一強盛,對孫中山宣揚的治國主張表現出了高度的愛國熱情和英勇獻身的精神。

在華埠哥倫布公園中,豎立著一尊孫中山銅像,銅像下的基座正面是以金箔鑲嵌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雄渾有力。這是2011年11月12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伍權碩和眾僑胞對孫中山先生145周年冥誕紀念的獻禮,代表了紐約僑界對孫中山天下為公的精神,與推崇其終生為了讓全世界華人享受民主自由而做的奮鬥。

在華埠哥倫公園中,豎立著一尊孫中山銅像,銅像下的基座正面是以金箔鑲嵌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雄渾有力。這是2011年11月12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伍權碩和眾僑胞對孫中山先生誕辰145周年日紀念的獻禮。(攝影:蔡溶/大紀元)

「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孫中山推崇的「天下為公」的意思則有不同,他認為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剷除私天下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也指天下公平。

華僑與中華民國血脈相連

孫中山本人是華僑,在他4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約有一半的時間奔走於南洋、歐洲、美洲、檀香山等各海外華僑社團、留學生和僑領之間,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深為海外華僑所感動,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獲得海外華僑的廣泛擁護。

同盟會因此在海內外迅速發展。根據《中國國民黨歷程與美國黨務百年發展史》所記載,1915年美洲首次懇親大會在三藩市舉行,此時美洲支分部共70餘單位,黨員人數約1萬5千人,占當時全美華僑總人數的五分之一,足見其受認同程度。

歷次起義的巨額軍餉,也大都由海外華僑鼎力資助。孫中山曾慨歎「慷慨助餉,多為華僑」、「同盟會之成,多賴華僑之力,軍餉胥出焉」。據記載,國父發動十次革命,80%的經費由華僑資助。尤其第十次壯烈的廣州黃花崗之役,經費全來自華僑。廣州黃花崗烈士墓後面的紀功坊,其中一塊就是美東支部的。成仁的72烈士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華僑,他們不但捐資革命而且親身參與革命,與國人一同拋頭顱,灑鮮血。

對日抗戰八年(1937至1945年),是旅美僑胞對祖國貢獻最大最多的年代。據《中國國民黨歷程與美國黨務百年發展史》所記載,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28年公布,抗日軍費中約一半是海外華僑所捐輸的,八年來美國華僑捐獻了5,6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1億美元。

稱華僑為「革命之母」,可謂實至名歸。翻看國民黨美東支部百多年的歷史記載,點點滴滴都說明華僑與中華民國血肉相連的關係。

與僑社的互動

孫中山於革命初期,在美加各埠訪僑兩年多,各地國民黨的組織,大多都是他當年躬親所建立,國民黨在美國的歷史和中華民國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僑社基礎深厚,國民黨美東支部與紐約各傳統僑團打成一片,紐約僑社名流,也多曾擔任其分部常務委員之職,很多國民黨員是僑社中堅。比如曾三任中華公所主席的鐘僑征,歷任15年國民黨委員(1995年至2002年),曾任國民黨美東支部常務委員;國民黨員中擔任傳統僑團元老、總理、主席的不計其數。

美東支部又是中華公所下7大僑團之一,對中華民國及僑社,都全力支持。2010年中華公所發起美東地區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的系列慶祝活動,美東支部捐出1萬美元;2011年11月11日孫中山紀念銅像落成於華埠哥倫布公園,連基座加銅像高達18英尺,美東支部捐資1萬美元經費;每年孫中山誕辰(11月12日)和逝世紀念日(3月12日),僑界人士均前往獻花致敬;3月29日的中華民國青年節,國民黨美東支部都和中華公所、紐約華僑學校聯合舉辦舉行青年節黃花崗烈士紀念活動;還有元月1日中華公所大樓前的升旗典禮、中華公所一年一度舉辦的雙十國慶大遊行,都已成為華埠的固定活動之一。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