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忘記 微笑和歌聲組成600公里的人鏈

歐洲議會高規格圖片展 紀念「波羅的海之路」

人氣 22

【大紀元2013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文萱比利時報導)25年前,當北京的大學生、知識份子對中共施行改革的幻想,被碾碎在坦克厚重的履帶和開花子彈的聲響中時,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波羅的海三國的民眾手挽手,用微笑和歌聲拉成的600公里的人鏈,卻給他們帶來了真正走向自由民主的契機。這段歷史沒有被歐洲人忘記,時隔25年,歐洲議會舉行高規格圖片展,紀念25年前,那條史上第一個,也是長度最長的不間斷人鏈——「波羅的海之路」(又稱「歌唱革命」)。

歐洲議會給了這次圖片展最高規格的禮遇。歐洲議會主席、立陶宛總統、拉脫維亞首相,以及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都來到了這次展覽的開幕式現場。

歐洲議會主席Martin Schulze在開幕致詞中說:「波羅的海之路,時至今日仍在向我們歐洲人呼籲,這是給所有集權政府的訊息,那就是任何集權都逃不了滅亡的命運,因為或遲或早,人們都會站起來反抗,因為自由比集權更強大,這就是「波羅的海之路」傳遞的訊息。」

面對著到場的幾百名觀眾,這些來自歐盟和波羅的海的最高領導人,還手拉手和大家一起高唱《波羅的海之路》之歌——一如25年前那三國的民眾一樣。

「波羅的海之路」——超過600公里的人鏈

1989年8月23日(星期三),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200多萬民眾走上街頭,手拉手組成了一條超過600公里的人鏈。這條人鏈連接了波羅的海三國的首都,到當地時間下午7點,示威者和平的牽手15分鐘。

時至今日,當年的參與者仍為此深深自豪。立陶宛總統Dalia Grybauskaite對大紀元記者說:「25年前,波羅的海國家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迅速聚集了200萬民眾,手挽手,帶著開放思想和熱情的心,他們說:『我們要自由!我們要獨立!』而且我們用和平的方式做到了。」

當時,主辦機構為了確保人鏈不受干擾,預先在地圖上標出了城市、鄉鎮的確切位置,部份巴士也向交通不便利者免費。有些僱主甚至給員工資助交通費用,愛沙尼亞則乾脆把那天定為公眾假期。

在當天的人鏈活動結束後,三國分別舉行了集會活動。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約5000人在大教堂廣場聚集,手持蠟燭高唱愛國歌曲。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人民陣線領袖則在兩國邊界會面,舉行象徵性的喪禮,悼念蘇聯暴政下的死難者。

緣起:狼狽為奸的秘密協議

「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的主要目的,是抗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事實上,協議雙方各懷鬼胎,並無誠意合作:希特勒一向聲稱要「消滅社會主義蘇聯」,條約簽訂之時,希特勒打算進攻波蘭,他簽訂條約的目的,是為了不會在進攻過程中受到蘇聯的夾擊,速戰速決。而對於蘇聯來說,一方面是為了處理和英法的矛盾,它情願選擇和希特勒保持表面的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則是爭取時間應對德國在日後可能產生的軍事行動。協議雙方也知道對方並沒有誠意,只是互相利用,於是條約簽訂後,蘇聯開始進入戰備狀態,為蘇德戰爭作準備,而希特勒則在1941年撕毀協議,蘇德戰爭爆發。

正如作家作家夏伊勒在《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中所說:「簽訂條約的真實目的為蘇德共同瓜分歐洲。」

在這個條約的附加秘密協議書中,蘇聯和納粹德國悄悄劃分了東歐勢力範圍的界限,並導致了1940年波羅的海國家被蘇聯佔領。也就是說,這個條約本身,能證明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統治並沒有法律基礎,蘇聯1940年開始在當地實施的法律無法生效,這三國應該有自己的獨立主權。

起初,秘密附加協議書的內容並不為外人所知,內容一直到了二戰結束之後的紐倫堡大審時才被揭曉。但蘇聯一直否認這些條文的存在,而是對外宣稱,三國是自動申請加入蘇聯而非被佔領。顯然,波羅的海三國的民眾並不這樣認為。

隨著戈爾巴喬夫的開放政策和經濟改革政策的實施,「街頭示威日」漸漸成為民眾們喜歡的表達意願的方式。1986年,21個西方城市舉行黑絲帶日遊行,要求世界正視蘇聯侵犯人權。1987的黑絲帶日,示威城市擴大到36個,其中包括立陶宛首都。同年,愛沙尼亞也舉行了反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示威活動。於是,社會運動家們開始籌劃,在條約簽訂50週年當天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

舉世震驚的抗議 重獲自由的推手

當時抗議活動的組織者方之一是拉脫維亞的人民陣線組織,當年的親身經歷者,前拉脫維亞的人民陣線組織主席Janis Skapars,在議會的活動現場興奮的對本台記者說:「波羅的海之路之後,全世界,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國家,主流報紙和電視都發表了這次活動的照片和畫面。」

來自愛沙尼亞的歐洲議會議員Tunne Kelam,也是「波羅的海之路」的親身經歷者,他說:「克服了恐懼,人們走到一起,高唱愛國歌曲,這是當時世界媒體的最大新聞,波羅的海國家的民眾的呼聲,他們說他們決定要重新擁有自由。」

「波羅的海之路」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震動,美國時任總統喬治‧布什和西德總理科爾譴責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條人鏈,也成為了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共、各自獨立的重要推手——事件發生後的一年之內,這三國相繼宣告獨立。

回憶當年的一幕幕,為甚麼波羅的海三國的民眾有這樣的勇氣?歐洲議會愛沙尼亞議員Tunne Kelam回答說:「對我來說,最開始的起點就是為自己的尊嚴、人的氣節而戰。當時還只是嘗試,我們都不知道之後會發生甚麼,這是個冒險,當然了,假如不敢冒險,就甚麼也做不到。」

2009年,記錄波羅的海之路的文件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以紀念它們在記錄歷史方面的價值。

(責任編輯:歐陽慧)

相關新聞
魏京生訪歐籲勿忘6.4 關注中國人權
專家:共產蘇聯、東歐轉眼解體 中共難逃此運
專訪歐議會副主席:期盼一個新中國
VOA:布拉格之春遭鎮壓與六四事件之聯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