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來客!地球早期生命可能來自太空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洗塵編譯報導)早期的地球在出現生命的時候,環境非常惡劣。事實上,新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可能來自太空。

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高盛(Nir Goldman)和安大略省大學技術學院的同事湯伯林(Isaac Tamblyn)發現,幾十億年以前,當冰冷的彗星撞向地球時,可能已經產生了能構成生命的有機物,包括構成蛋白質、DNA和RNA堿基對的物質。

彗星含有多種簡單的分子,例如水、氨、甲醇和二氧化碳,當與行星表面的撞擊時,可能產生大量的能量來促發化學反應。

高盛說:「幾十億年前,在彗星和小行星與地球發生猛烈撞擊時,每年會給地球帶來高達10萬億公斤的有機物質,這個質量比過去地球上存在有機物質要多出幾個數量級。」

高盛的早期工作基於集型模擬模型,那時只能模擬10至30皮秒(picosecond)的彗星撞擊事件。現在,利用LLNL的超級計算機,高盛使用更高效的計算模型進行了新的模擬,彗星撞擊的時間能延長到數百皮秒,更加接近化學平衡的時間。

高盛說:「因此,我們現在看到各種各樣的碳水化合物產物,這些物質可能生成有機物,並最終引發生命。」

彗星的大小從1.6公里至56公里不等。當彗星穿過地球大氣層時,外部被加熱,但內部保持冰冷。當與行星表面撞擊時,突如其來的壓縮將產生衝擊波。衝擊波可以在瞬間生成巨大的壓力和高溫,從而引發彗星內部的化學反應,此時,彗星還來不及和它周圍的行星環境發生相互作用。

同時,那些星際間的飛行物在掠過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有利於有機合成的熱力學條件。所有這些進程可能會為地球送來相當數量的有機物種。

該研究小組發現,對富含二氧化碳冰混合物施加適度的衝擊壓力和溫度(約36萬個大氣壓的壓力和華氏4,600度),能產生一些含氮雜環化合物,在碰撞和冷卻之後,能遊離形成功能芳香烴。這種產物被認為是生成DNA和RNA堿基對的前體。

相反,較高的衝擊條件下(約48萬至60萬個大氣壓的壓力和華氏6,200~8,180度)將導致甲烷、甲醛、以及一些長鏈碳分子的合成。這些化合物是氨基酸和複雜的有機合成的前體。在這些條件下,所有的沖擊壓縮模擬都顯示,在產物膨脹和冷卻後,都產生了大量新的簡單碳氮化合物,它們是眾所周知的原始生命的前體。

高盛說:「彗星的撞擊能導致原始生命分子的合成,甚至不需要其它的『特殊』條件,如催化劑、紫外輻射、或星球上預先有的特殊條件。這個研究數據非常關鍵,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彗星撞擊對於早期地球和其它星球上構成生命的化合物起到的作用,同時也將指導未來在這些領域的實驗。」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太陽系不斷發現有新的小行星出現
黑龍江學者對“人猿同祖”提出質疑
45億年隕石藏有78種細菌
新發現表明早期生命存活方式異于現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