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國經濟依賴政治 北京必須還權與人民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近日中共官方發布數據,聲稱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7.5%。在這個數字出爐之前,中共財政部長樓繼偉曾表示,今年目標只有7%並且官方將容忍最低6.5%的增長。之後,大陸官媒又慌忙修改報導並否認這一說法。而明顯與前期經濟數據背離的7.5%也遭到各界質疑。

彭博社16日報導說,這些官員,從李克強到下面,都是說給兩個觀眾聽的:全球金融精英和為中共統治看家護院的數萬名基層官員。太多的資金流入沒有成效的投資:成片成片沒有人居住的鬼城,煉鋼廠生產的鋼鐵沒有人需要。而地方官員極力達到高GDP增長目標。

每天500起群體事件 中共繼續高壓

彭博社報導說,各個省份的地方官員都在接受混雜的信息。多年來他們被按照他們達到官方增長目標的能力來評價。他們大多數人也都是這麼做的。雖然一些人是徹頭徹尾的偽造數字,許多其他人則是通過提供廉價的信貸給國有企業和權貴開發商來提高GDP。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信貸從GDP的115%膨脹到GDP的173%。共產黨領導人宣佈,這樣的情況必須停止。但是地方官員繼續被依據其他一些事情來評價政績—他們的維穩能力。但任何一天都有500起群體事件在中國發生。

北京沒有提供新的方法讓普通老百姓來排放他們的怨氣。恰恰相反,數千名網絡審查員在更加嚴厲的管制著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在鄉村和縣城級別倡導更大民主的努力已經停滯。允許人們在法庭上尋求公正的法制改革已經放緩,某些情況下已經逆轉。

中共支出在國內安全的費用超過它對外防禦的費用。高級領導人似乎意識到這不能繼續。李克強最近鼓勵政治局成員閱讀托維爾的「法國大革命」。面對家門口的「暴民」,地方官員迫不及待的轉向信貸,在地方政府已經積累的將近2萬億美元債務的基礎上繼續增加。

中國需要市場紀律 更需要民主紀律

彭博社報導說,北京已經談論有關在借貸決策上實行市場紀律,比如允許利率升高。最近的信貸狀況緊縮,但被視為一個笨拙的嚐試。更廣泛的社會改革也需要。放鬆戶口制度限制將讓2.5億的農民工的地位正常化,並鼓勵他們支出更多的儲蓄。前世界銀行中國區總監黃育空相信,只此一點就可以擴大消費在GDP當中的比例2到3個百分點。一個強大的社會保障網絡也將減少儲蓄的需要。

報導說,一個更加自由的新聞界將挑戰既得利益集團。只有得到授權和合法的法庭才能說服中國人,他們的冤屈將得到一個公平的聽證。

報導認為,僅投票一項就可以為公民的日益增加的挫折製造一個真正有效的安全閥門。多年來北京通過經濟發展來收買穩定。隨著中國面臨去槓桿化的痛苦過程,民眾的不滿將增加。如果習近平和李克強想要成功的話,他們將必須歸還這樣的一些控制權給他們的人民。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專家:中國經濟危機或將全面爆發 2大風險點
《金融時報》:中國為什麼不會買下世界
胡少江:質疑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
中共央行披金融中報 引業界擔憂經濟通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