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记者:谈论中国问题 并不是攻击中国

人气 11

【大纪元2013年07月06日讯】编者按:《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五月刊登了知名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回答中国读者的文章,他以西方人的角度解释他为何在多篇文章中评论中国的现况。

近日,我收到一位波士顿读者的长篇留言,针对我近期对中国问题的评论提出了一些看法。对于他所提到的众多非实质性的观点,我并不同意,但对他最后的结语我却深以为然。下面我先把他说的话引用如下,并加上一些编号,方便容后进行解释。这位读者写道:

“对于你博客中大量反映中国负面问题的文章,我进行了努力的思考。这些文章多是有关中国的生活和文化,当然,还包括北京污染[1]的图片。对于中国问题,持抨击[2]态度已成媒体普遍趋势,你的文章正是这种趋势的一个表现。显然,你是喜欢中国的,所以我并非斥责你反华或者对中国抱有敌意,但是,我想你会同意这一点: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关于中国的报导,在论调上的确有此倾向。[3]

中国有十三亿人,少数人的负面行为无法代表整体[5]。媒体报导很多反映‘中国不如西方的新闻故事’[6]。比如近日传出来的关于餐馆假劣羊肉的报导[7],关于中国各种腐败问题的报导无处不在,当然,还有关于环境污染的画面[8],这些都是此类故事的经典版。

但是,至少中国对西方人是开放的[11],这与70年代的苏联情况完全不同。不过这反而导致了一些更为令人不爽的负面报导:诸如由于过度污染、腐败、感情伤害等原因,一些外国人满腹抱怨的离开了中国。令我无法忍受的是,在这类报导中,对于这些西方人在中国居住期间所得到丰厚的好处却只字不提[12]。

以我在中国时的经历举几个小例子:

*在北京乘坐地铁只需30美分,也就是两元人民币,而北京地铁的车次和覆盖面,可能只是没办法跟纽约比,但超过了全美任何大城市的线路。
*你可以乘坐出租车,2英哩(也许是3或4英哩)只需10元人民币,也就是1.6美元。
*你还可以只需支付50到100元人民币,雇请保洁人员帮你清洁房间,而你的房间也是很便宜就可以租到。

谢谢你听我说这些,希望你下次再去北京时会有更加愉快的经历。”

***********
我的回答如下:

为什么会有对中国尖锐的批评出现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正如美国、以色列、土耳其、墨西哥等所有备受人们关注的国家一样,现代中国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各持己见,正面的、负面的想法鲜明对立,各种观点之间在互动和衍生。但事实往往更为复杂,甚至一些矛盾的叙述也可能是同时存在的现实。我不同意这位匿名留言者的观点,也不认为他对中国的一切都给出了公正的评论,但是,我认为他的发泄是众说纷纭的说法之一,倒是值得在此一提。

在面对批评时,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应该尽量不要陷入防守心理。我意识到这位波士顿的读者努力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他认为我不会认同那些谩骂攻击者的想法,但是明确说来,我一直想要传递的,同时也是我所深信的是一种较为平衡观点:中国社会有太多的问题,也有强大的潜力和财富。但是,对于我和我太太而言,在中国生活要比在其它地方更辛苦一些,虽然通常也会有更多回报。中美关系存在非常严重的分歧,但同时在更多领域里有共同的利益。

中国所出现的负面问题,特别是关于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消息,引起了民众的恐慌,而我与这位读者的分歧就在于:对我而言,这些报导提供了一个相对现实的叙述:既没有过于粉饰和轻信,也没有过分的抱怨或是多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所说所写的都是在极力主张美国应该“严肃的对待中国,也毋须害怕”。美国人能够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有着好坏并存的现实。自然,在对待你自己、自己的家庭或是自己的国家时,保持一种认识上的平衡,要比认识外面的世界更为容易。但是我想,就象同样具有双面性的美国早已为每一个人所认识一样,关于中国的正面的和负面的报导也正在扩散到全世界,而从长远看来,这对于现实中正确处理美中关系是不可缺少的,并没有破坏性。

说了这么多关于中国的这些争论,为了明确起见,特别注释如下:

[1]污染问题是需要反复强调的。因为,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所谓的“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才是中国发展的重大威胁,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带给全世界的重大挑战。

[2]需要明确的是,我反对以“抨击”之类的措辞来描述国际问题的讨论,诸如攻击日本、攻击中国、攻击美国等等。这样的用词听起来,并不是在论证,似乎任何批评都只是偏见,而非导致不满的实际原因。比如说,美国有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或是无人驾驶战斗机问题,提这些并不等于是在攻击美国。那么,谈论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当然也不是在攻击中国。

[3]我相信这一时段,关于中国的报导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积极的故事也有消极的故事。毋庸置疑的是,在2010和2011年,基于对其经济增长的信心,中国所采取的对外政策令很多亚洲国家感到不安。还有,这段期间还发生了薄熙来案件,污染问题也在加剧等等。

[5]是的。但是人们对美国一直是抱怨多多。我自己也是这样。对于象美国、中国这样大的课题,没有哪种评估可以做到完美公正。当你希望大量的信息和论证在整体上具有启发性时,长远看来,也算是“公正”了。

[6]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中国是否比美国好或坏之类的问题没有丝毫兴趣。这好象是在问汽车是不是比篮球赛好。中国和美国都是社会,都存在相似性,而且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冷战时期曾有过关于美国模式与苏联模式孰好孰坏的争论,即使是那些争论与这里所谈论的也不是一回事儿。由于规模、历史、地理或其它原因,中国和美国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彼此独立体系,任何一方都无法提出一个适用于另一方的现实模式。

[7]羊肉还是鼠肉?这个消息十分重要,并非微不足道。因为这关系到人们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广大中国公众密切相关。

[8]再度重申:污染与环境问题应被视为头等大事。

[11]中国比前苏联要更为开放,也比中国过去更加开放。但是,还是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开放程度。关于这方面,可以去问一问那些因为政治原因而被中国拒签或曾被拉扯的西方记者和学者。当然我也知道,美国也有签证问题,但是其性质与范围是不同的。

[12]无论怎样,对我而言,所谓中国有很多廉价的优惠,这对于论证中国的优势并无太大意义。因为一些东西虽然很便宜,但另一些东西却非常的贵。真正吸引我的主要是在中国充满活力的生活。

现在还是准备一下回美行程吧!作为行程起点的北京首都机场,比起我将落地的华盛顿杜勒斯机场(Washington Dulles)更加方便、更加现代化。我想你完全可以称我为“杜勒斯抨击者”了。

(李清怡编译)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刘俐俐到底挑战了谁?(3)
大纪元九评和退党周刊(12-02/05-02/18)
中共内斗的实质是什么?(3)
【新纪元】陈光诚出逃 撼动中共政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