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013年紐約市初選 投票花絮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3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2013年紐約市初選于9月10日晚塵埃落定,除了萬眾矚目的紐約市長選戰,以及民主黨與共和黨都出現位參選人爭奪黨內出線外,紐約市公益維護官、紐約市主計長,各區的區長以及區域的市議員,民主黨內都有多位參選人,華埠選舉站內張掛的中英文名字對應的選票名單上排了二十多個名字,選情之激烈可見一斑。

華埠選舉站內張掛的中英文名字對應的選票名單上排了二十多個名字,選情之激烈可見一斑。(攝影:蔡溶/大紀元)

中文文宣頻出笑話

華人選民成為政客爭取的主要對像之一,唐人街上到處貼滿了繁體和簡體中文印製的海報和文宣傳單,其中也鬧出不少笑話。
  
其中最有趣的是趙順「選總統」。有一半華人血統的現任市議員趙順(Robert Jackson) 本來是參選曼哈頓區長,但是競選海報上翻譯成了「曼哈頓鎮區的總統」,本來在競選前夕通過親情故事打動華人心、建立了「趙順」品牌,選舉最後一分鐘卻變名為「羅伯特傑克遜」,後果可想而知,民主黨候選人也被翻成民主候選人。還有號召華人參加9月10日「民主小學」的,就是把「democrat primary」(民主黨初選)翻成民主小學,小學本來是9號開學,腦筋急轉彎後才能反應過來。

競選曼哈頓區長的現任市議員趙順(Robert Jackson) 本來是參選曼哈頓區長,但是競選海報上翻譯成了曼哈頓鎮區的總統。(攝影:蔡溶/大紀元)

競選曼哈頓區長的現任市議員趙順(Robert Jackson) 本來是參選曼哈頓區長,但是競選海報上翻譯成了曼哈頓鎮區的總統。(攝影:蔡溶/大紀元)

當然,選票上華人不認得的中文名還有很多,包括大家熟悉的市議會議長柯魁英(Christine Quinn),選票上也變成了陌生的「克里斯廷奎因」,不一而足。看來西方參選人要贏得華人選票,需要更加努力提高中文水平。

拉華人票要傳統手段

今年在投票站外明確貼有「不得拉票、不得逗留」的中文告示,不過初選當日,在兩個華埠投票站外,很多參選人的義工們,還是手拿傳單,向選民推舉各自支持的參 選人。記者見到投票站內99%的華人,尤其是耆老幾乎是人手一份宣傳文宣,上寫著聯合推薦的幾大公共職位競選人的中英文名字,不少華人就是「按圖索驥」的完成投票。

華埠耆老幾乎是人手一份宣傳文宣,上寫著聯合推薦的幾大公共職位競選人的中英文名字,不少華人就是「按圖索驥」的完成投票。圖為華埠孫逸仙131初中的選舉站外,被扔到垃圾堆里的競選傳單。(攝影:蔡溶/大紀元)

「這是一種不使用博客和社交媒體的市場營銷策略。在中國城,註冊投票選舉方式還是很老套的。」華埠孫逸仙131初中的投票點票點協調人Michael Misko說。看來,「推特」和「臉書」等「高科技」的拉票手段,在以華人耆老為選民主力的唐人街,派不上用場。

投票機老舊 投票日罷工

家住布碌崙貝福(Bedford)-斯岱文森的曹老先生和太太早晨8點就來到住家附近的114公立小學校投票點。曹太太介紹,起這麼早就當是早晨散步了。 投票的人不多,而且好像是有2、3臺投票機無法使用。 据投票站協調人之一的哈文女士(Gladys Harvin)介紹,該投票站共有8臺拉杆投票機,但今天一開門就發現有兩臺徹底不能用,還有一臺民主黨部分能用,共和黨部分只能用紙選票。她們發現后就立即給選舉局反映,但直到上午10點半還沒有人來修理。

「機器是真老了,而且還有他們自己的脾氣。」哈文說。

選戰激烈 參選人各出奇招

紐約市首位華裔市議員陳倩雯本來在今年的競選連任中,沒有競爭對手。不過,印度裔專業律師參選人珍妮花(Jenifer Rajkumar) 的出現,使這場選戰增加了不少看點。

在華埠中心地帶開設競選辦公室、努力爭奪華人選票的珍妮花,初選當日在孔子大廈選舉站,派遣了4名觀察員,緊盯投票站的投票情況是否出現錯誤。

「我們不允許把宣傳材料放在選舉站內,有來勸說華裔選民為某個參選人投票,但我們不允許他們距離學校太近,至少要距離學校100英尺遠,就是為了幫助選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Michael Misko說。

但是每次華人選舉都會有人安排大巴接送老人中心的人到投票站投票,指點老人們如何填表選某位參選人。「可能會有一車老年中國人來投票的,可能是從老年公寓帶來的。老年人很喜歡這個,可以增加他們的社交,不用自己在家看電視了。」Michael Misko說。

還有選民得到允諾,投票後可以得到免費餐飲等,對此,Michael Misko表示:「法律是不允許這種情況的,但是這種事情很難被驗證。」

(責任編輯:漢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