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竹科工程師18%網路成癮 宜提高警覺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網路」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網路可以滿足新鮮好奇、吸收知識訊息、紓解情緒壓力、逃離現實問題、提供安全社交媒介。但「網路成癮」已成為新興流行病,被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第五版(2013)列入亟需研究關注的課題,不久很可能列入正式疾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醫師陳頌威、主任陳世哲與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流行病學研究所合作,102年在新竹科學園區對2550位工程師進行調查,發現18%可能有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Test 40 分以上 )。

四十歲已婚婦女A在診間哭訴,工程師先生每天下班回家,就上網玩線上遊戲與聊天室,不與她好好談心。夫妻外出之等候時刻,先生總是拿出手機自得其樂,她備受冷落而日漸憂鬱。二十歲單身男性B,女友常在臉書放萌照,不但一堆男網友喊「讚」,女友也常傳曖昧簡訊。他變得不安而忍不住每天檢查女友臉書十多次,見她沉迷網路就忌妒生氣。三十五歲男公務員C,上班時常偷玩線上遊戲與傳Line,以致粗心延誤工作,慘遭主管約談警告。在這網路手機普及至「滿街低頭族」的時代,民眾宜提高警覺,「小心疾病纏身」。

陳頌威表示,網路成癮之病理與物質成癮(酒癮或菸癮)相近,其主要表現為(1)過度使用網路:上網無法控制時間,以致忽視吃喝或睡眠等生理需求;(2)戒斷症狀:當無法使用網路時,出現焦慮、易怒或憂鬱症狀;(3)耐受性:需要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上網欲望愈來愈不易滿足;(4)不良後果:因網路而影響人際、學業或職業功能。

文獻報導指出,歐美國家一般人網路成癮盛行率約1—8%,青少年達9%;全球網路成癮盛行率最高的國家就在網路最普及的東亞國家,如南韓(10—20%)、台灣(10—18%)、與中國(8—19%)。

陳頌威提醒民眾,目前研究已發現網路成癮將導致憂鬱、焦慮或失眠等精神問題以及身體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眼睛疾病、久坐導致心血管疾病或猝死),因此及早預防治療網路成癮乃當務之急。民眾若發現自己或親友疑似網路成癮,可展開「自救行動」培養節制的網路使用習慣;透過發展健康休閒娛樂(社交、運動、 旅遊等)以妥善安排不上網的生活,達到陶冶心境與轉移注意之功效。遠離虛擬塵世,擁抱真實人生,要作網路的主人而非奴隸。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