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祕密(下)

作者:周道男、李瓊珠、周佳敏
font print 人氣: 44
【字號】    
   標籤: tags:

成功祕密三:別錯過黃金教養期,孩子年紀愈小愈受教

同樣是媽媽要孩子把房間整理好,為什麼芊芊這麼受教,婷婷卻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呢?細心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芊芊似乎年紀很小,而婷婷彷彿已經是青少年了。這樣的觀察是正確的,在這個案例裡,芊芊只有五歲,而婷婷已經十五歲了。

孩子小的時候真的比較好教,到了十幾歲就很難了。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還不是很強,處處要仰賴父母,可塑性非常強,趁此時灌輸孩子一些觀念及行為模式,往往能夠收到最佳效果。到了十幾歲,孩子進入叛逆期,尋求自我獨立,容易和父母唱反調,這時候才去矯正他們的行為,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彰。

俗語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呂適存醫師這樣詮釋這句古語:「這就是提醒我們,從小開始就要注意到一個人人格及個性的培養。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到他一生讀書做事的成敗,而性格的形成是出生以後就開始受到環境的影響。多數人的性格,從小便已定型。有些父母以為等孩子長大一點,或者上學以後再教他,但到了那個時候再教,往往為時已晚,因為性格已經養成了,要改並不容易。」

呂醫師也提到:「或許大家都有這種經驗:小學時功課就不錯,有秩序、守規矩的小朋友,二十年後能順利讀大學的,還是這群人。長大成人開同學會的時候,也會發現每個同學都改不了他當初在學校的那個樣子。也就是說,只要從小『定型』,一生是很難改的。當然有些人也會在成長過程突然開竅,性格變得很好,但那絕對只是少數。」

婷婷的媽媽沒有趁婷婷小的時候教她整理房間,那時想孩子還小,總是幫她打掃房間。現在婷婷十五歲,媽媽覺得孩子已經這麼大了,「應該」要學會自己維持房間整潔,但這時婷婷不見得會接受媽媽的管教。相反地,從芊芊五歲時,媽媽就開始教她房間要保持整潔,芊芊很相信媽媽,毫不保留地接受媽媽的教導,可以想見她長大後一定會是個懂得保持整潔的女孩。所以教導孩子一定要及早,趁你對孩子還非常有影響力時,灌輸他成功特質。不要老是想孩子還小,錯過黃金教養期就後悔莫及了。

內人和我在孩子還未上學時,就開始教導她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要她們做一個好人,鼓勵她們奮發向上,不吝於幫助別人。我還記得那時候跟她們說過:「身上的財富可能會被別人搶走,但腦中的知識是誰都搶不走的。只要有知識、技能,永遠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懵懵懂懂的孩子聽了這些話,單純的心靈接受到這樣的訊息,內化的結果是他們變得非常自動自發、奮發向上。即使現在三個孩子都已經三、四十歲了,她們在自己選擇的人生路程上,依然保有我當年教導她們的精神,在自己專精的領域持續精進、奮鬥不懈。

不要忽視你在孩子身上的影響力,孩子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而你可以是那點石成金的魔術師,只要你能夠帶領他們到正確的方向,教導他們成功的特質,爾後他們自然會循著自己的本質發光發亮。

─ ─摘自:《10歲前,定終生:長大後,最感謝父母教我的7件事》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對體罰的觀點非常明確,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是對父母來說,有幾項要求。
  •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能否成功地在嬰兒的吃睡上設定界限、建立規律,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智力和行為發展。能否做好人生的第一個規矩,不僅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也會影響父母今後為孩子建立規矩的意識和信心。
  • 有句古諺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意思是調教媳婦要從媳婦剛嫁進門開始,教育孩子要從嬰孩時做起。但是「嬰孩」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零到兩歲左右都可以稱為嬰孩。
  • 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將會影響我們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什麼。許多父母之所以無法發現子女的才能,是因為父母本身就已經提錯了問題。
  • 如果想知道孩子有什麼才能、喜歡什麼活動,就應該主動提供他們嘗試各種活動的機會,因為沒有做過就無法知道孩子喜歡什麼。
  • 得慶幸的是,現代的父母都會提供孩子很多機會去嘗試各種經驗,讓他們學美術、音樂,也給孩子很多機會去學各種運動,更別說閒暇時常會帶孩子去旅行、參觀博物館或展覽等。這種父母真的很讓人放心,只需要另外特別注意兩點就好了。
  • 孩子再怎麼喜歡一項活動也很難長久鑽研探究,一開始因為喜歡而做的事情也很快會失去興趣......
  • 如果想協助孩子獲得自信心,使孩子在做事時能盡全力、不會屈服於挫折、主動挑戰,該怎麼做才好?
  • 當孩子有顯著的進步或是做出成果時,為了幫助孩子未來也能想起這些美好經驗,並讓這些事深刻得足以留在記憶中,最好能多多祝賀孩子。可以參考下面幾種方式,因為比起每次都用相同的方法,靈活交替著使用效果會更好。
  •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保持充滿愛、持久且有意義的關係。了解情緒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有助於我們和孩子建立這樣的關係。人們正是透過分享情感與他人交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