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前徒倒戈 血流漂杵

作者: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1027
【字號】    
   標籤: tags:

商朝的紂王,是個非常暴虐的國君,人民對他非常痛恨。當時,周國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周國的國君姬昌(周朝建立後追尊為周文王),是一位仁德之主,他精心治理國家,積極準備力量,決心消滅紂王,以解救百姓的倒懸之苦。

姬昌死後,他的兒子武王繼位。周武王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滅商的大業。西元前1066年,武王率領士兵四萬五千人,勇士三千人,戰車三百輛,出征討伐商紂王。各個諸侯國紛紛響應,出兵參戰。

周武王指揮大軍,向商朝的別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發起猛烈的進攻。他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就攻到牧野(河南省汲縣北部),距朝歌只有七十里路。周武王在牧野召開誓師大會,列舉了紂王的種種罪行,號召將士團結戰鬥,奮勇殺敵。

此時,紂王正在和妃子飲酒取樂,突然聽到周武王進攻的消息,慌了手腳,匆忙率領七十萬大軍,趕到牧野迎戰。

商軍官兵,不願替紂王打仗,戰鬥一開始,紂王前鋒部隊的士兵,就倒轉矛頭,配合周軍,反戈向紂王殺去。結果商軍大敗,死傷無數,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血水把木棍子都漂起來了。

紂王走投無路,就點著了火,把自己燒死。從此,商朝就滅亡了。

此事,出自《尚書‧武成》,書中記載:「……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前徒」:是前面的士卒;「倒戈」:是倒轉矛頭。後來人們從這個故事中,引伸出「前徒倒戈」和「血流漂杵」兩個成語。「前徒倒戈」用來比喻軍隊背叛,調轉槍口,攻擊指揮者自己。「血流漂杵」用來形容戰爭中死傷眾多,血流成河。◇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殘羹冷炙」是指吃剩的飯菜,多借指別人的施捨。
  • 從故事中演變出的「百步穿楊」這句成語,形容射箭技術非常高明。
  • 國語‧周語上》和《史記‧周本紀》中都有記載「周厲王殺人止謗」的故事。
  • 孔子有許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叫宰予,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剛開始給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後來漸漸發現,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沒有仁德,而且十分懶惰,白天睡大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後來宰予參與作亂,被殺死。
  • 這個成語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高陽應,是戰國時代宋國的大夫。他很愛與人辯論。有理沒理,都要強辯一番。有時別人有理,但嘴上說不過他,只好認屈。
  • 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在今安徽壽縣一帶進行一場大戰,史稱「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即出於此。
  • 《禮記.樂記》記載,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 這個成語出自《新唐書‧褚遂良傳》。唐朝初年,高麗發生內亂,告急求救,太宗想親自掛帥,率兵進攻高麗。群臣都勸皇帝不要親征。褚遂良勸太宗:「出征萬一不勝,勢必再興兵;再興兵,則士兵怨恨;隊伍情緒不穩,則勝敗難料了。 」
  • 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
  • 「痛定思痛」此句成語出自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意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追思當時所遭的痛苦,倍加傷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