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萍:「新型冷戰」若隱若現 經濟制裁為上策

人氣 6

【大紀元2014年11月18日訊】隨著本月初烏克蘭重燃戰火,使9月5日政府軍和親俄派武裝力量之間達成的停火協議名存實亡。從今年四月份以來已造成的四千多人死亡,上百萬難民出現的人權災難呈現出更加嚴峻的局面。烏克蘭問題成了各國領導人討論的焦點。有觀點認為,存在於西方和俄羅斯之間「新型的冷戰」已經來臨,但是真正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很小,而西方在採取經濟金融制裁的同時,尋求政治上的解決辦法似乎是唯一明智的,同時也是不得已的上上之策。

目前局面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11月9日的柏林圍牆倒塌25週年紀念之際,發表談話稱,「世界正處於新的冷戰邊緣。」芬蘭總統也警告說,如果西方不重視解決烏克蘭爭端,一場新型的冷站即將開始。

鑒於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軍機和軍艦對波羅的海國家的試探頻頻發生,有專家據此認為北約與俄羅斯雙方軍事摩擦有失控的可能,但是很多人相信,爆發真正戰爭的幾率很小。

俄羅斯問題專家,赫爾辛基大學亞歷山大研究所( Helsinki University’s Aleksanteri Institute)副所長甘格斯布羅(Markku Kangaspuro)對本報記者說,目前的局勢讓人們擔心正在走向「冷戰」,不過這和當年西方和蘇聯的真正冷戰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俄羅斯不再是共產主義蘇聯,雙方也沒有當年的軍事對抗和思想基礎。「陷入戰爭也使俄羅斯處於不利地位。本來俄羅斯在原東歐國家和波羅的海國家有很多經濟上的,政治上的和文化上的影響,但是這場對烏克蘭衝突的參與使他們失去了政治上的信譽,起到了反作用。」

俄羅斯的計劃是建立所謂「歐亞經濟聯盟」,即在前蘇聯國家之間為加深經濟、政治合作與融入而計劃組建的一個超國家聯盟。其中烏克蘭是普京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份,但是從去年年末對烏克蘭的入侵不僅讓世界懷疑普京的野心不止於「經濟聯盟」,而是要恢復前蘇聯的版圖,同時也把烏克蘭政府推向了歐盟。

甘格斯布羅說,「他們想拉烏克蘭也成為歐亞聯盟的一員,但是很明顯他們在這方面沒有成功,只剩下了幾個國家。」

甘格斯布羅認為,目前的緊張局面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他說,很多因素沒有確定,情況不明朗。首先烏克蘭內部總統和總理的意見不統一,一派主戰,一派主和;另外烏克蘭東部的歸屬也是問題;俄羅斯內部各派之間,以及歐盟內部各國之間意見也不盡相同,所以現在這種令人擔憂的危險形勢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改變的可能性。

芬蘭總理斯圖勃稱此現象為「凍結的衝突」,如高加索地區的德涅斯特河東岸,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和納戈爾諾一樣,「是在我們歐洲境內一個極其令人不安的走向。」

制裁是上策

如果說軍事衝突是所有各方最不願意的選擇,那麼只剩下經濟制裁和政治上的對話了。

甘格斯布羅說,如果歐洲想要表達抗議,想要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烏克蘭分裂分子的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行為是不可接受的,還有甚麼其他的辦法呢?「所以向俄羅斯施壓,採取政治的和經濟的辦法是唯一明智的策略。」

歐洲對俄羅斯一系列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已經讓俄羅斯苦不堪言。早前當歐盟各國遭遇經濟危機時期,和歐盟經濟依賴性很大的俄羅斯就已經深受影響了。烏克蘭危機過後,歐盟各國聯合採取的經濟制裁政策使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據最新彭博社報導,很多世界知名銀行的銀行家正在從莫斯科遷往倫敦,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國際大銀行的俄羅斯業務被迫中止,根據紐約諮詢公司Freeman &Co提供的今年1-8月數據,俄羅斯地區的貸款、債券和股票銷售交易佣金今年將減半。美國和歐洲的制裁行為幾乎令所有金融市場都對俄羅斯企業關上了大門。過去3個月,盧布兌美元下跌23%,為十年來最低;外加石油天然氣價格的猛跌,俄羅斯經濟正在走向衰退,可能會導致俄羅斯GDP的停滯。

芬蘭斯圖勃總理說,金錢經常是最好的維和使者。「這是唯一的辦法,即柔軟,又堅硬,這是我們唯一的辦法,必須使用這個手段。」

但是,由於俄羅斯與歐洲各國家之間的互相依賴的經濟關係,前一段時間的制裁與反制裁也使歐盟各國深受其害。克里米亞於3月「加入」俄羅斯後,歐盟提出限制破壞烏克蘭主權的21名俄羅斯人在歐盟境內旅遊並凍結其在歐盟的資產;4月底,隨著烏克蘭東部局勢更加動盪,歐盟擴大制裁名單,涉及多名俄政界、軍方高官;7月底,馬航MH17飛機墜落事件後,歐盟拿出了最嚴厲的對俄制裁措施,涉及金融、武器以及能源等重要領域;9月,歐盟又宣佈擴大對俄制裁的對象,包括俄最大的銀行以及能源企業。
  
俄羅斯方面從8月份開始採取反制裁措施,禁止歐盟農產品和食品進入俄羅斯市場。俄羅斯政府也警告歐盟未來有可能對其航空公司關閉領空,禁止歐盟航班飛越俄羅斯。俄羅斯的反制裁措施,已經給剛剛走出債務危機的歐盟經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面對與俄羅斯的制裁戰,歐盟成員國的態度各有不同。

德國態度越來越強,是因為經濟雖然受影響,但是還在可控範圍之內,另外也要給歐盟各國起到表率作用;英國態度強硬,因為他們與俄羅斯貿易關係不大,對美國的決定必然第一個維護;法國因為軍事貿易而舉棋不定;荷蘭如果不是因為馬航的被擊落,本國人死亡太多,不會像今天這麼堅決;南歐國家自身經濟困難重重;中東歐對俄羅斯太過依賴,有些甚至反對制裁;也有國家如波蘭,芬蘭及波羅的海國家由烏克蘭聯想到自身的安全,雖然經濟受損失,出於對領土完整的優先考慮,擁護制裁。

作為與俄羅斯有著1300公里陸岸邊境的鄰國芬蘭,既要與歐盟保持一致,忍受經濟危機而支持西方的聯合制裁,又要竭力與此超級鄰居修好關係,這從民調上也能看出人們的矛盾心理。據YLE電視台報導,一個網絡媒體的民調顯示,芬蘭人支持國家領袖申請加入北約;但是報紙的民調又說大多數人反對加入北約。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制裁俄羅斯 歐洲理事會出臺新計劃
新一輪西方制裁重挫俄羅斯能源巨頭
歐盟對俄新制裁 今天生效
對俄新制裁生效 美財長稱俄說話不算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