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點軍官訪華埠 了解華裔移民歷史文化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1月06日訊】引言:西點軍校陸軍中校Todd Woodruff教授:「作為未來美國軍隊領導力,我們的學員必須了解不同族裔的歷史和文化。」

(大紀元實習記者林丹紐約報導)11月5日,21位西點軍校的軍官學員在該校陸軍中校Todd Woodruff教授的率領下,來到紐約華埠參觀體驗,拜訪了紐約中華公所、華僑學校、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等僑團,了解華裔移民歷史和中華文化。

這些軍官曾在伊拉克、阿富汗和韓國服役,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會在西點軍校做教官。他們在一大早參觀完華埠的市容後,上午10點來到了中華公所,受到了伍銳賢主席的歡迎。

海峽兩岸政權差異 激發學員興趣

中華公所陳炎銘秘書向軍官們介紹,成立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的中華公所有131年歷史,一向承認支持孫中山創立的中華民國。陳秘書解釋了為何有一個有別於中共大陸的中華民國政權,對於台灣與大陸的差異。「最大的差別在於,在台灣有自由民主,而在大陸沒有。比如在中國大陸,在google上搜索的都是經過過濾的,輸入『六四』兩字,真實信息被屏蔽,還有大陸實行一胎化,勞教制度前兩年才取消。 」

陳炎銘還以自己的經歷為例說明,他說自己1964年來美,之前在中國大陸那是毛澤東統治時代,中國人非常窮,買東西要憑票據,不能隨便買,吃飯要到集體食堂吃大鍋飯。「對於中國人來講,自由不是那麼容易得到。」他說。

西點軍官關注華人社區變化

講到華埠的發展,陳秘書說,以前華埠單身漢住的地方叫散仔館,廁所在房子外面,浴缸設在廚房中央,非常擁擠簡陋。 90年代大量的香港移民湧入,到了2000年後又有大量中國大陸移民湧入,他們在這裡買房子,做小生意。現在的人口結構為老僑佔20%,新移民佔70%,還有10%是其他族裔。在70年代之前,華埠是新移民的第一落腳地,但隨著後來法拉盛、布碌崙八大道等新的華人社區興起,現在那裡的新移民比華埠多。而且曼哈頓的租金越來越貴,一套房子要二、三千月租,新移民負擔不起。但是華人還是喜歡到華埠消費,因為這裡講中文,吃中國餐,中華文化氛圍濃鬱。

11月5日西點軍校軍官學員參觀紐約中華公所。(林丹/大紀元)

西點學員們還紛紛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如華裔婦女地位、新移民來到美國的最大衝擊是什麼、第二代移民有什麼變化、來自大陸、香港、台灣的中國人是否會因不同的身份背景有衝突等等,顯示出這些軍官的對華裔移民和華人社區的興趣和思考。

對華裔退伍軍人會肅然起敬

參觀完中華公所的華僑學校及校內的中華歷史長廊後,西點軍校學員一行又來到了堅尼街191號的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參觀,受到了會長伍顯宗及伍覺良、黃宏達、梅本立、朱灼輝、譚煥瑜、鄧遐勳等歷屆會長的歡迎。

歷屆會長們向西點軍官們介紹,退伍軍人會是一個維護退伍美國軍人權益、為他們及其家屬謀求福利並服務社會的一個組織。二戰結束當年成立的華裔退伍軍人會目前有600多名會員,其中參加過二戰的有100多人,是參加過二戰的會員人數最多的團體。這個社團與其它僑團不同之處在於,會員都是在戰時服役的,他們的活動範圍超出了傳統僑社的活動範圍,參與很多主流社會活動,同時積極服務華人社會,是華裔社區與主流社會聯繫的一道橋樑。

軍官學員對這些參加過二戰、韓戰、越戰的老兵肅然起敬,上尉Ryan Wilson說:「很多華人老兵很棒。他們對軍隊、對美國忠心耿耿。我沒想到移民能夠像我們這些在這裡出生的人一樣,對美國如此奉獻。」

責任編輯:Aric che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