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探索︰

人的命運是以前定好的嗎?(41)許生、林乂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當我們說人的命運是以前定好了,不只是功名利祿,窮通壽夭是定好的,而且有些人一生中不能吃什麼東西,都是有原因的,在另外空間中的食物簿中都有記錄。下面舉二則不同時代的記載,都說及到人間的食物問題。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汴州都押衙朱仁忠的門下食客許生突然死去,跟隨著陰間派來的使者走入陰間,經過的地方和人間的城鎮一樣。許生看到地上堆著幾千石糧食,中間插著一個木牌寫著:「金吾將軍朱仁忠的俸祿糧食」,許生非常驚訝。

等來到官署,使者將他領到一間公堂上,主事官員按著帳簿說:「這個人抓錯了。」又對許生說:「你可以等在這裏,我去跟陰君說明情況。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翻看我的帳簿。」說完就出去了。

許生抬頭看架上有一個標籤寫著:「人間食物簿」,許生想起主人朱仁忠不吃醬,想要知道其原因,便將那本帳簿拿下來翻閱,但是看不懂上面的大多數文字。

一會兒,主管官員回來了,發現許生偷看帳簿後非常生氣,瞪著眼睛責備他。許生害怕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官員說:「我平時受到朱仁忠的恩惠,知道他不吃醬,所以偷看帳簿加以驗證,請你原諒我的罪過。」

官員的怒氣消了一點,拿過帳簿,在朱仁忠的名字下批註「加大豆三合」。然後命令先前那個使者帶領許生回去。

他們走的是一條小路,許生跟著使者走。忽然遇到一個婦女,面容憔悴,衣衫襤褸,還抱著一個小孩,在道旁對他們行禮,對許生說:「我是朱仁忠死去的妻子,那年因為難產而死,竟沒有得到超生。現在饑寒交迫,希望您能資助我幾千貫錢。」

許生以沒錢為理由,不答應她的要求。婦女說:「我所要的是紙錢,你只要將紙錢焚燒就可以了。另外,還要告訴朱仁忠為我抄寫部《金光明經》表示懺悔,可以為我求得一條超生的路。」

他們繼續往前走,來到相國寺。許生剛要跨過門檻,使者在後面一推,他跌倒在地上醒了。

許生起死回生,朱仁忠又悲又喜,詢問他陰間的事情。許生說:「您不久能當金吾將軍。」又將看到他的俸祿牌和他死去妻子的事說了,所說的長相一點不差。

後來和朱仁忠一起吃飯,朱仁忠說:「自從你死以後,我忽然覺得吃醬很香,現在吃得很多,這就是批註『加大豆三合』的驗證吧!」

朱仁忠抄寫完《金光明經》,許生燒了幾千貫紙錢,朱仁忠的妻子在夢中感謝告辭而去,後來朱仁忠果然當上了金吾將軍。陰間所得到的預示,同事物的真實情況分毫不差。

在這篇記載中可看到,有些人生來不能吃什麼食物,都是有原因的,在陰司裏的「人間食物簿」中都有記錄。朱仁忠後來果然當上金吾將軍,也和之前許生在陰司中看到的預示一樣。

可見,人的職位、俸祿都是之前就定好了,人世間的爭權奪利有什麼意義呢?該有的都會有;不該有的,你強行去得到,就是造業、損德,最後還不是要自己去償還?

下面是另一則記載:

宋朝時期,姑蘇(今蘇州)人林乂,字材臣,為人正直剛強,村裏人的好朋友。鄉村裏的群眾都把他看作林無差,這是因為他的名字和「義」很相近。晚年憑藉貢士特地上奏提名,得了個官。調往嘉興(今屬浙江)任主簿,任滿之後回家。

一天,他做了一個夢,有一個差吏來迎接他,領他進入一個官府,請林升堂,正面坐下,便有副官差吏幾十個,有的穿著金花紫地官服,佩著銀質器物,在庭前分列站開,行禮拜見。

一個差吏奉命拿出一卷檔,翻到最後讓林乂簽字,林乂看看檔裏的官職,都是蓋著一個有三寸大小的印,大部分認不鍀,僅認得最後的五個字叫「酆都宮使林」,一連幾張紙都是這樣。

林乂平生好讀道家的書,很羡慕書裏所說能成神仙的故事。他回頭對差吏說:「學習道教的人,都應該成為天上仙官,而這是陰曹地府中的主簿,如果不是因為犯罪被貶謫來,自己是不會來的。況且我聽說任這個職,要二百四十年才能升遷一次,並不是一項美差,我不願接受。」

那差吏說:「這是上天玉帝的命令,你怎能抗拒?如你不接受,恐怕要得罪玉帝,那將要把你降職趕到最下層受苦,連這個官你也得不到了。」林乂不得已,才簽了名,接著他就醒了過來。

他知道自己活不長久了,他就把這事告訴與自己關係很好的道士呂山友。

林乂的弟弟林又的妻子虞氏,是當朝尚書虞策的女兒。她不吃豬肉,林乂曾和她開玩笑說:「我們家窮,平時生活是不能和你娘家比,怎麼會經常有羊肉供你吃呢?你還是隨著我們家生活條件,勉強吃吧!」

虞氏趕緊道歉說:「我怎麼敢這樣擺架子呢?我只是從小聞到燒豬肉的氣味就頭痛得忍受不了,現在見到豬肉就害怕,並不是挑食啊!」林乂說:「我如果做了陰曹地府裏的官,一定要讓你吃豬肉。」

虞氏笑著說:「如果我真的蒙受大伯的力量,能增添豬肉這種食物,那是我最大的心願呵!」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林乂又調到京城,回來的時候路過泗州(今屬江蘇,舊址已淪入洪澤湖),在船上死了。當初,林乂的父親帶領全家路過泗水,拜謁普照王寺,他的母親就是在船上生了他。等他死的時候,也是這樣。

他死的訃告還沒有傳到蘇州,家裏的人做了豬肉湯下麵條,弟媳婦就問:「什麼東西做成這麼豐盛的飯菜,味道這麼香。」家裏人說:「是豬肉。」弟媳婦說:「你拿來讓我試著吃一點。」當即就吃了一碗。從此她就能吃豬肉了,當時林乂已經死去半個月了。

這二則記載,出於不同年代,第一則出自唐末五代的王仁裕(880~956)所撰的《玉堂閒話》,內容主要涉及唐末五代時期中原、秦隴,及隴蜀地域的史事和社會傳聞,多數為王仁裕親身經歷或來自於同時期當事人敍述的記錄。

第二則出自宋代的洪邁(1123~1202),這二篇記載的作者和時代背景都不同,但都提及到人間的食物在陰間裏都有簿冊記錄,一個人不能吃某種食物,如在陰間裏將它改過來,就立即能吃了,可見都是註定的。@*(待續)

資料來源:《玉堂閒話》、《夷堅志》。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滴天髓》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能知衰旺之真機,其於三命之奧,思過半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在命理未入門時,走過了許多彎路,直到很多年後才有機緣看到了這句話,如夢方醒,始能步入命學的大門。
  • 命學先賢任鐵樵先生,於庚午年冬天,曾給一福建人批命:癸酉年,甲子月,癸亥日,辛酉時。八個字中,三個金生四個水,只一點甲木枯浮天干。任先生對此命大取金水運,不取火土運。那福建人想必對命理也有一點認識,於是問他:我命中金水旺極,何以再取金水運呢?莫非命書中所說的中和之理不足憑乎?命書說:旺則宜泄宜傷,今滿局金水,反再取金水運,足以說明命書無憑矣。
  • 上文談到日主極旺不宜損,衰極不可益,這是從日主自身的旺衰、強弱來衡量的。現在將這種「物極必反」的理應用在日主的寒暖上,便成了「過於寒者,反以無暖為美;過於暖者,反以無寒為宜」。
  • 上文談到「過於寒者,反以無暖為美;過於暖者,反以無寒為宜」,這是指五行之變格,在八字中只占極少數,大多數八字仍以五行之正理來推算。
  • 在苗先,幹多不如根重
  • 命書說:「不知命者如聾聵」。耳不別五聲之和曰聾,生而聾曰聵;亦指愚昧無知的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命的人就如一個愚昧無知的人。孔子也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 Teenager(青少年)這個詞,對許多有青少年子女的華人家庭來說,幾乎都曾經有過一場惡夢。因為孩子到了這個年紀,正經歷著人生的第二次危機。從昔日兒童平靜的心境,進入到從心理上擺脫父母的依賴,陷入了反抗、橫蠻、不安的狀態,與父母對抗的反叛性增加。再加上中美文化的差異,使得有青春期逆反心理的青少年的華人家庭,更難適應。
  • 「財多不富,官多不貴」,這是八字命學中的用語。如用一般人的觀念去理解,就會認為是相反的事。一般人都會認為:一個人財越多就越富有;官職越多就越顯貴。其實在人類社會中,也不完全是這樣。
  • 共黨在1949年靠暴力奪取國民黨政權,其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建立自己的權威......
  • 天,這裡是指黃曆四月、五月、六月,但並不是過了黃曆四月初一就是四月,而是以每月的「節」為月首。如四月的「節」是立夏,即要到立夏之日,才算進入四月。同理,五月始於芒種,六月始於小暑,七月始於立秋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