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稱加息應耐心 美股大漲288點

人氣 2

【大紀元2014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惠綜合報導)為期兩天的美聯儲12月FOMC會議在紐約時間12月17日(週三)下午2:30分發佈了本年度的最後一個會議決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不變,但加息前瞻從「相當長一段時間」改為「耐心」等待,顯示美聯儲對待加息仍頗為謹慎,美國股市應聲大漲。

加息前瞻從「相當長一段時間」改為「耐心」等待

美聯儲的官員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聲明中稱:「將會耐心地開始將貨幣政策立場正常化,」並補充說這一立場的新描述與此前保證「相當長時間」保持低利率的描述是「一致的」。

美聯儲有關利率的前瞻指引變化基本符合此前市場的預期,仍然維持此前將在2015年開始提高短期利率的計劃,但對市場爭論的焦點「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表述做出小心的處理,避免對市場產生衝擊。

隨FOMC聲明發佈的經濟前景預測中,17名官員中的15人認為聯邦基準利率將會在2015年開始提高。官員預期,2015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為1.125%(9月時為1.375%);預期2016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2.5%,(9月時為2.875%);預期2017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為3.625%(9月時為3.75%)。

這些預期都較9月份時溫和下調,這暗示美聯儲官員意識到,一旦啟動加息之後,速度不能過快,否則將可能會對經濟復甦產生負面影響。

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 對美國經濟有信心

FOMC聲明稱,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新增就業人數穩增長,失業率持續降低。美聯儲官員對美國經濟的復甦表現出更大的信心,即便在全球經濟增長陷入低迷的情況下,美聯儲預計2015年美國GDP增速為2.6%-3.0%,與9月份預期一致;預期2016年GDP增速2.5%-3.0%(9月份預期為2.6%-2.9%);預期2017年GDP增速2.3%-2.5%(9月份預期為2.3%-2.5%)。維持美國長期性GDP增長預期在2.0-2.3%不變。

隨著「充分就業」的到來,美聯儲預期2015年底失業率在5.2%-5.3%;預期2016年底失業率在5.0%;維持2017年底失業率預期在4.9%-5.3%不變。維持長期性失業率預期在5.2-5.5%不變。

美聯儲加入新措辭:繼續密切監控通脹變化

美中不足的是,房地產市場復甦依然緩慢;通脹水平仍持續低於美聯儲的長期目標(2%),而且受能源價格下滑影響,通脹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

在美聯儲FOMC聲明發佈前,美國勞工部週三上午公佈的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前一個月環比下跌0.3%,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

儘管美聯儲官員認為通脹下滑的壓力是嚴峻的,不過隨著勞動力市場的進一步改善、能源價格走低等暫時性因素的消退,通脹將朝著2%的水平前進。

因此,美聯儲官員預計,2015年的個人消費支出(PEC)通脹為1.0-1.6%,較此前預期大幅削減(9月份預期為1.6%-1.9%)。但2016年和2017年的通脹預期仍然分別保持在1.7%-2.0%與1.8-2.0%不變。

FOMC聲明說:「委員會將繼續密切監測通貨膨脹的發展。」《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聯儲之前並未在聲明中表明正在監控通脹,而且在經濟預期中大幅削減明年的通脹預期,這顯示美聯儲仍然對原油價格下滑對通脹構成的下行壓力甚為關注。

耶倫:未來兩次FOMC會議上不太可能加息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12月FOMC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至少未來兩次會議上不太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但強調,這一評估完全取決於經濟數據。

耶倫表示,FOMC重新確認利率維持在0-0.25%的區間內是合適的,但「相當長時間」的前瞻指引似乎在10月結束購債後不再合適,新的前瞻指引更能反映當前經濟狀況。

耶倫在回答問題時還表示:「油價下跌類似於減免稅負,這將為消費者帶來幫助。」她強調,儘管通脹暫時承壓,但刨除汽油價格、食品等波動性較大的消費項目後的核心通脹率仍將朝向2%的目標發展。

偏鴿派聲明提振市場情緒 美股漲幅逾1.5%

在FOMC聲明公佈後的數分鐘,美股漲幅突然飆高,三大股指漲幅均超過1.5%。

截至紐約時間下午4點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288點(或1.69%),至17,356.87點;標普500指數上漲40.15點(或2.04%),至2,012.89點,創2013年10月份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96.48點(或2.12%),至4,644.31點。

美元指數先小幅下跌,隨後大幅反彈,日內漲幅達到1.34%,報89.24。

黃金價格下跌6.90美元,跌幅0.58%,報每盎司1,187.40美元。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美國油價2015春將全面跌破2美元
油價再度暴跌重創能源股 拖累美股下跌
創20年最低 僅64%美國人相信美國夢
美國多項強勁經濟數據公佈 美股止跌反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