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樣做 女孩會不同(二)

全家愛讀書的孩子能提升智能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 松永暢史 譯者:吳怡柔

這是一個橫跨古今中外不變的事實── 再也沒有比閱讀好書更好的學習方法了,累積閱讀的數量,是有助於智能提升的關鍵。

很多家長,特別是男孩子的父母,很容易犯下這樣的錯誤──把讀書的終極目標設定在「考上一流大學」「就職於一流企業」或「成為政府官員」。

女孩的父母會執著於「一流大學」「頂尖企業」「政府高官」,或是要求自己的女兒「無論如何一定要考上東京大學」這樣的人,應該只是少數吧!可是自從性別工作平等法實施之後,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學歷對女生也很重要,所以要考上更好的大學。」於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準備殘酷升學考試的例子,也越來越多了,不僅如此,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追上男孩腳步的,或許就是現在的女孩。

為了準備升學考試,從小就開始上補習班,讀書也是配合著理想志願學校的考題趨勢在準備,每天從早到晚就是在死背中度過……。不能出去玩,每天過著這種生活的孩子,之後會變得如何呢?大家知道嗎?

一舉考上理想志願,進入一流名校,不過卻因為無法融入周遭環境而被孤立排擠在外,最後變成繭居在家的孩子;深信「我很會讀書,我很了不起」,最後變成獨裁主義的孩子;一旦考上大學後,突然失去了目標,最後變得毫無生氣的孩子;或是因為準備升學考試,被壓抑太久的怨恨一夕爆發,演變成家庭暴力的孩子等……。透過填鴨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怎麼看都無法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我看過太多這類的例子了。

如果能夠考上理想志願的話,那也就算了。兒童期、青春期的所有寶貴時間都奉獻給學業,而且全都是死背、填鴨式學習,但最後結果卻是不幸落榜的話……當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都是白費力氣的時候,彷彿一個晚上突然傾家蕩產,這種深刻的絕望,家裡有考生的父母親應該都能夠想像吧!

我認為應該讓孩子採取「雖然沒有考上理想志願,不過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並且提升內涵」這種能夠獲得滿足感的學習方式。而所謂「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提升自我內涵的讀書方法」,就是多閱讀好書。

說到閱讀,很抱歉,光看一些「話題性十足的暢銷書」,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應該要閱讀已經傳頌百年的古典作品或是經典名著,才有辦法幫助孩子提升涵養。

說到閱讀的魅力,很多人會回答:「可以透過書本知道很多事。」這也是正確答案之一,不過相較於這一點,我更想告訴各位,閱讀的魅力在於「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關於這一點,我想各位只要把書本和電影稍做比較,就可以明白了。

如同各位所知,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許多經典名著被改編成電影,這一陣子,從最新的暢銷書到被稱為經典的著作,許多奇幻小說已被改編成電影,原著小說要是愈暢銷,在改編成電影時,導演就會愈小心處理,希望盡可能保有原著裡的世界觀,將原著的原汁原味,完整呈現在電影中。儘管如此,對於讀過原著,喜愛原著的人而言,電影卻不如原著般的令人著迷。

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在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裡幻想悠遊,從主角的長相、街道的樣子、風景,有時連香氣或味覺都可以想像,因為想像的世界裡沒有盡頭,也正因如此,看過書的人就會不自覺的想把書拍成電影。

可是,一旦當書本的內容變成電影畫面時,我們就喪失了想像空間,變得只是追著故事情節跑。(當然,如果可以把電影當作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新作品來欣賞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在閱讀的時候,我們能夠暫時忘卻現實,徜徉於自由自在的幻想世界裡,只有透過閱讀才能獲得這個美好時光,而且閱讀時的幻想力,可以成為「感受性」「創造力」和「好奇心」的原動力。

「看書很浪費時間,看看電影就好。」會這樣認為的人,就好像那些只看過古典作品或是世界名著的大綱,就覺得自己已經充分了解這些作品的人一樣;如果沒有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就無法明白,比起只知道故事情節,仔細品嘗故事裡的世界,想像之樂并在其中所能獲得的喜悅有多大。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本身不看書的父母,是無法教育出喜歡閱讀的孩子」。

沒有看過父母樂在閱讀的孩子,無論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的告訴他們:「閱讀是件好事,你要多看一些書!」對他們而言,閱讀還是像是死背這種讀書方式一樣無聊。

實際上,頭腦好的孩子很常看書,然後通常這些孩子的父母會比小孩更常看書。書櫃裡陳列著一整排經典作品,所有的書都有被翻過好幾次的痕跡,在這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有很多是優秀的孩子;這是我多年來指導過許多孩子,並與很多家長談話過後,所得到的實際感受。

因此,讓自己的小孩養成閱讀習慣這件事,請把它想成除了孩子,還能連同孫子,孫子的孫子,都能養成閱讀的習慣。

在告訴各位「讓小孩子多看些好書」之前,我要先大聲的告訴各位:「請家長自己先養成大量閱讀好書的習慣。」

─ ─摘自:《媽媽這樣做,女孩會不同》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想協助孩子獲得自信心,使孩子在做事時能盡全力、不會屈服於挫折、主動挑戰,該怎麼做才好?
  • 當孩子有顯著的進步或是做出成果時,為了幫助孩子未來也能想起這些美好經驗,並讓這些事深刻得足以留在記憶中,最好能多多祝賀孩子。可以參考下面幾種方式,因為比起每次都用相同的方法,靈活交替著使用效果會更好。
  •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保持充滿愛、持久且有意義的關係。了解情緒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有助於我們和孩子建立這樣的關係。人們正是透過分享情感與他人交流。
  • 「滿招損,謙受益。」涵養孩子謙虛的品德,能虛心面對世界,不自傲、不爭鬥的為人處世的生活態度,是親子教育的重要方向。
  • 你的眼前是否浮現孩子吵鬧、暴衝奔跑、靠近危險場所的畫面?什麼樣的一句話可以逆轉這種狀況呢?
  • 有些家長還是會擔心孩子的課業,堅信會讀書便等於成功的傳統價值。不然為什麼我們老祖先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讀書這一條嗎?
  • 每次幼稚園或小一新生入學,總是免不了父母和小孩那依依不捨、十八相送的情景,看著孩子稚嫩的臉龐上掛著兩行淚,哽咽的啜泣著:「我要媽媽」、「媽媽不要走」,我不禁回憶起自己剛進入小學的第一天。
  • 只要以正面的說話方式和孩子溝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鎮定從容地面對各種狀況。
  • 以「怎麼做」代替「為什麼」,這樣問,教出創意十足、獨立思考的好孩子。
  • B>要有效執行孩子成功方程式,家長必須從孩子幼時就開始施行「身教」,並依孩子生命成熟度施行有效「管教」,才能將成功特質烙印在孩子的心靈。孩子藉由「內化」這些特質,進而找到奮發向上的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