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功特質多寡 決定成就的高度

作者:周道男、李瓊珠、周佳敏
font print 人氣: 304
【字號】    
   標籤: tags:

有些家長還是會擔心孩子的課業,堅信會讀書便等於成功的傳統價值。不然為什麼我們老祖先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讀書這一條嗎?

西漢著名才子賈誼自幼精通詩書,二十一歲就當了漢文帝的博士,深受器重,寫過才華洋溢的《過秦論》、《弔屈原賦》、《治安策》等等,鋒芒畢露,書中的確有黃金屋。但這只是瞬間的榮華富貴,後來因為賈誼提出眾多改革政策時並未考慮現實面,導致人際關係不好,失去皇帝信任,最後以三十三歲壯齡抑鬱而終。

可見除了讀書之外,人際關係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是成功必備的條件之一。因此,成績並非成功的「必要條件」,由此我們可得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一:

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一》:成績 ≠ 成功

「每個人都有一些成功的特質,但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擁有更多成功特質。」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好像有道理。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生前,每天跑五千公尺的毅力,的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嚴長壽也在《總裁獅子心》(平安文化)裡提到積極主動的向上精神,比別人早到公司是為了從容掌控一天的行程,而非被堆積如山的事情拖著走;勇於擺脫自怨自艾的心態,努力學習英文、了解國際時事,是為了在國際場合上談笑風生,贏得外國人的尊敬。他們的確展現了不凡的成功特質。

如果把成功特質放入成功方程式f(x)的框框裡,孩子自然會成功。那麼,如果把孩子未來的成功寫成第三十二頁的方程式,有哪些變數會影響到孩子的成功呢?換句話說,父母該培養孩子什麼樣的成功特質,才能引領他們邁向成功的未來?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美國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分別在《成功法則》、《川普致富術》(時報出版)、《做最好的自己》(聯經出版)中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特質的範例,我試著整理如下。

拿破崙.希爾受當時美國首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的鼓勵,用二十年訪問全美最富有、最具名望的五百位人士,歸納他們成功的規律,寫就《成功法則》啟發後世。美國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在《川普致富術》中也提到他找尋學徒所必須具備的成功特質。李開復也在《做最好的自己》裡鼓吹「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並詳盡解釋成功特質及行為模式。

成功特質與行為模式

拿破崙.希爾

《成功法則》

川普

《川普致富術》

李開復

《做最好的自己》

1.設定明確目標

2.組織智囊團

3.培養具吸引力的個性

4.展現應有的信心

5.多付出一點點

6.創造個人進取心

7.培養積極心態

8.控制你的熱忱

9.強化自律

10.正確思考

11.控制注意力

12.激發團隊合作的精神

13.從逆境和挫敗中學習經

14.培養創造力

15.保持健康

16.預算時間和金錢

17.養成良好的習慣

1.傑出的人品

2.頭腦(知識與睿智)

3.創造力

4.忠誠與信任

1.價值觀:成功源於誠信

2.積極主動: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3.同理心:人際交往的基礎

4.自信:用信心放飛自我

5.自省: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6.勇氣:勇往直前的精神

7.胸懷:海納百川的境界

8.追尋理想:指引成功的羅盤

9.發現興趣:用激情擁抱成功

10.有效執行:邁向成功的階梯

11.努力學習:終生受益的過程

12.人際交流:現代人的必修課

13.合作溝通:資訊時代的成功之道

14.完整與均衡:用智慧選擇成功

這些成功人士的經驗歸納起來滿有道理的,如果有人具備表格裡的全部特質,卻無法成功,還真是稀少。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在孩子年幼時培養出這些成功特質,就不用擔心孩子的未來了,孩子遲早會嶄露頭角,出人頭地。

累積七大特質,打造孩子成功方程式

然而,這三位成功人士的成功法則及成功特質,都沒有提到讀書或成績這碼事!可見,如果你的孩子具備成功特質,成績應該會有一定的水準。因為孩子如果有進取心,又能自律,就算對某一門學科不是特別在行,還是會全力以赴。即使成績沒有名列前茅,應該也不至於太差。

其實這樣就夠了。等孩子出了社會,沒有人會過問他的在校成績,老闆看的是做事的態度、做事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孩子在人生的旅程中遇到挫折,遲早也得靠自己爬起來。孩子逐漸成長,父母對於孩子所處的環境會逐漸失去掌握,唯有靠培養孩子的成功特質,他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保障。

就像我們熟知的「釣魚理論」:與其釣魚給孩子吃,不如教他們如何釣魚。成功特質說穿了,就是教孩子如何釣魚。一直督促孩子讀書拿好成績,只是給他們學歷這條魚吃。要能夠釣出成功之魚,絕對要靠高竿的釣魚技巧,也就是一套圓融的成功之道,才可能有源源不絕的成功之魚可釣、可吃。

於是,為了幫助天下父母,我結合教育心理學、成功學以及我自身經歷,歸納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二」如下:

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二》:
成功 = f (正向智商,右腦智商,逆境智商,獨立思考,人際關係,表達能力,金錢觀念)

─ ─摘自:《10歲前,定終生:長大後,最感謝父母教我的7件事》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少中國父母認為:孩子是我生養的,不是我的是誰的?這樣的觀念,是在占有孩子的思想和情感。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和情感,雖然會受到父母影響,但是不屬於父母。
  • 教育的核心是處理好規矩和愛的關係。尊重和理性是規矩與愛結合的前提。相反地,如果父母以占有為目的,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教育界限。
  • 目前忽略型的父母正急劇增加,最典型的是父母離家工作,孩子留在家中,這種現象逐年遞增。由於這些孩子缺乏規矩又缺乏愛,心理發展不健全,出現厭世自閉、反社會人格、空虛、自卑、膽怯、沒有精神寄託等現象,最重要的是缺乏愛。這些孩子不懂什麼是愛,更不知道什麼是敬畏,最後對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極端地不尊重。
  • 教養孩子不容易,生活時間安排好,父母會輕鬆不少。
  • 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變時,要理性地給予肯定,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孩子的行為反覆,是在考驗你設立規矩的界限是否堅定。父母第一次認真地立下規矩,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很多父母常捨不得孩子受罰,這是讓孩子失去對規矩的敬畏。例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些家長每次看到孩子認錯,就開心地誇獎起孩子,根本沒想到還需要處罰。孩子可以認錯值得肯定,但不代表可以不處罰。
  • 打小孩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對規矩的敬畏。傳統家庭中的家法,目的是要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一次警惕,受一次震懾,直到內心產生一根無形的杖而實現自律。
  • 中文的「家法」一詞明確地表達「杖」是象徵規矩、象徵著法。父母用杖而不是用手打孩子,是要傳達兩方面的重要訊息。首先,是規矩要打你,而不是父母要打你,你挨打是因為觸犯了規矩。
  • 我對體罰的觀點非常明確,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是對父母來說,有幾項要求。
  •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能否成功地在嬰兒的吃睡上設定界限、建立規律,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智力和行為發展。能否做好人生的第一個規矩,不僅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也會影響父母今後為孩子建立規矩的意識和信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