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伶談粵劇 艷桃紅方安梨洛僑華埠講座

人氣 90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華埠圖書閱覽室繼首場藝文講座「臺灣傳統茶道」示範講座廣獲好評,23日再推出「粵劇:淺談清唱合士上」藝術分享座談會。粵劇名伶艷桃紅及方安梨演唱示範。

12月23日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華埠圖書閱覽室為繼續提供華埠僑民更多服務,再推出「粵劇:淺談清唱合士上」藝術分享座談會。(袁玫/大紀元)

參加僑民經由解說,配合服飾、唱作了解粵劇的背景與文化,體驗粵劇之表演藝術,現場並準備臺灣茗茶及廣東小點,是另一個有品味的文化活動。

主辦單位洛僑中心主任翁桂堂說明,僑委會在華埠圖書閱覽室是一個交流平臺,不是只提供書報,而是經由各種活動讓大家活絡起來。自「臺灣傳統茶道」後當天是第二個以文化為內涵的活動,兩項皆為僑社重要的傳統文化,透過雙向交流,摒棄應酬而用文化方式取代,可使大家從文化角度有更深體會。

未來計劃連接臺灣好山好水傳統文化和在地歷史遺跡,如羅省歷史,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奔走走過的地方,諸如此類有意義的內涵互相結合,豐富僑民生活。

粵劇名伶艷桃紅及方安梨說明,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府人更容易明白。

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兩位名伶並現場演唱示範,介紹粵劇行當化妝、面譜、戲服、頭飾、唱腔和身段及著名劇目傳統例戲。

洛僑中心配合華埠圖書閱覽室空間及地理位置等因素,規劃每個月至少辦理1場各類小型座談,諸如:傳統茶道、電影、文創產業、音樂及觀光旅遊等主題,透過各類小型座談活動,加強閱覽室聯絡功能,提供傳統僑社更多、更好的服務。◇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台日通加溫 東京證交所來台座談
「2014年台灣:經貿、科技及外交」座談會亞城舉行
分析:解讀中共文聯主席孫家正的異常舉動
台灣辦座談會  討論氣候變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