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新興市場美元外債規模被低估

人氣 18

【大紀元2014年12月08日訊】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12月7日在其最新季度報告中警告,以美元計價、龐大的債務負擔恐重傷某些企業的償債能力、暴露出新興市場金融系統的脆弱。一些新興市場企業的外債規模被低估,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

彭博社報導稱,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在其季度報告中稱,金融市場出現越來越多的脆弱跡象,儘管市場重燃對經濟前景希望,但美國12.3萬億美元的債市近來市況緊張,顯示金融市場仍暗藏危機。

國際清算銀行貨幣暨經濟部門主管Claudio Borio認為,美元持續走升,企業的債務負擔也會隨之增加,這些金融風險勢必會在美國貨幣政策回歸正軌之後變得更加嚴重。

此前就有報導指,在過去十年亞洲新興國家的外債由3000億美元猛增至2.5萬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警告,若美元突破支撐位大漲,這些國家會遭遇債務衝擊。

國際清算銀行在報告中還稱,新興市場企業通過境外子公司在海外籌措更多資金,相關會計操作忽視了這類交易中的匯率風險。該行稱,截至2013年的五年,新興市場企業總計融資5540億美元,其中近半數是這些企業通過子公司在海外籌措的。

該行稱,這些海外子公司通過直接貸款、向相關公司提供信貸以及銀行存款等方式把資金轉移給母公司。

新興市場企業在最近幾年大量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公司債,這也引起國際清算銀行的關注。據該行計算,新興市場借款人總共發行了2.6萬億美元的國際債務證券,其中3/4以美元計價。另外,到了今年年中,國際銀行跨境放款給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額也已累積至3.1萬億美元。

Borio警告,外國銀行對中國大陸的放款金額相當驚人,從2012年底至今年6月為止,國際銀行放款給大陸的金額已倍增至1.1萬億美元。

大量中國的海外貸款是以公司內部融資的形式存在,這種做法隱藏了真實的風險敞口。該行報告稱,「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由財務運作推動的,而不是實體需求,金融穩定性更令人擔憂。」

責任編輯:李洋

相關新聞
彭博社:中國經濟崩潰對美國是國安問題
彭博社: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首發按揭債券
華日:中國抵押證券飆升引發擔憂
美國人債務攀升  減低財務危機有技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