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立委管碧玲:公民社會形成改變台灣政治生態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4年02月1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人們都知道中國大陸公民社會正迅速形成和發展,而在台灣,網絡時代也催生了一個強大的公民社會,它是反對運動的新形式,但又獨立於反對黨之外。台灣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管碧玲近日在舊金山表示,公民社會的形成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並對民進黨形成挑戰。

去年七八月間,台灣陸軍士官洪仲丘在軍營中被他的長官虐待致死,事件成為台灣網民關注的焦點。網民迅速組成行動聯盟,十幾萬人集結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示威遊行,譴責台灣人權的缺失,為洪仲丘討取公道。結果導致國防部長下台,台灣立法院修正軍事審判法,將和平時期的軍法審判移交民間司法機構。

管碧玲在與記者談到網絡時代使得台灣的公民社會迅速成長壯大時,講述了洪仲丘事件,認為這是典型的顯示公民社會力量的事件。

管碧玲說:「公民社會是網路時代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反對運動的形式,它經由網絡發展成最重要的輿論空間。現在差不多任何一個事件發生,就會非常迅速的在網路上有主導性的言論出現。平面媒體、電子媒體、甚至很多政府的輿論機構,都會受第一時間在網絡上呈現出來的主要見解影響。在網絡時代新興的政治關切的人口,通過網絡動員,很快的集結,在洪仲丘事件上,網絡的動員力量超過預期。非組織性的這一股力量,也有組織大型群眾運動的能力,他們互相不認識,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交流,但可以為一個事件,變成一個有秩序的團隊,動員出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管碧玲是高雄市選出的台灣立法委員,之前她曾擔任高雄市政府新聞處長和文化局長。這次她來舊金山灣區,是應邀參加當地台灣人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並接受了舊金山中文媒體的採訪。

管碧玲表示,公民社會屬於執政當局的反對陣營,但他們宣佈自己既非綠營、也不是藍營,是獨立的政治力量。那麼公民社會如何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呢?管碧玲表示,在今年底將要舉行的台灣「七合一」選舉,台大醫師柯文澤宣佈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台北市長,另一位名叫馮光遠的新聞和文化人也有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意向,他們都屬於公民社會的一員。公民社會在「七合一」選舉和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將要扮演的角色非常值得注意,尤其值得民進黨密切關注。

管碧玲說:「這個反對陣營的公民團體,正在籌組新的政團,預計2016年要推出不分區的立法委員候選人,區域候選人他們也可能推出,這對反對陣營來講是歷史性的大事。目前還看不出民進黨對這件事整合的積極度,如果不能整合成功,很可能就是反對陣營在台聯之外又出現另一個政團,投入2016年總統選舉,這對民進黨來講是很大的挑戰。」

(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CK)

(責任編輯: 林遠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