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取經抗凍冰海魚 醫院血荒有解

人氣 4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實真編譯報導)目前人類的血液只能以低溫冷藏保存約一個月,如果遇到捐血人數頓減的捐血淡季,血庫即有存量不足的危險。值得慶幸的是,科學家近期已從魚類身上發現了一個新的冷藏血液的方法,可望解決血液儲存期間過短所造成的血荒問題。

據英國《鏡報》(The Daily Mirror)報導,華威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研究人員以冰冷海域魚類(例如北極鱈)體內發現的一種抗結凍蛋白為基礎,研發出延長血液保存期間的技術。

華威大學克化學系吉布森博士(Dr Matthew Gibson)表示,一些魚類在溫度零度以下環境中生存得很好,它們的血液不會凍結,我們以這種天然物質為基礎,研究出具有相同特性的合成物質。

他說,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從木膠(wood glue)提取出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它的特性和這種魚類體內抗結凍蛋白相似。

在美國,血液是以超低溫冷凍法(Cryopreservation)儲存,但必須添加血液容積20%以上的有機溶劑以防止血液結冰,這種方法會破壞血液細胞。而且除非是緊急輸血,否則正常情況須花費數日移除血液中的有機溶劑才可使用。

這項研究的新技術,只要加入血液容積0.1%的蛋白質,即可快速解凍,使用前不需要移除。而且此技術也有可能應用在幹細胞治療上。

吉布森博士表示,雖然這項新的技術仍須要進一步的測試,但是對於大量延長醫療用血液儲存時間而言,看起來前景大有可為。

此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印度少女流血淚一天50次 靠輸血保命
醫學新突破:人類皮膚可直接轉製血液
台捐血中心:暑假鬧血荒  民眾快挽袖
陳思敏:北京血荒折射慈善機構的信任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