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獨立後 大事記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20日報導】(中央社基輔19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1991年8月24日宣布脫離蘇聯獨立,前共產黨高層克拉夫朱克(Leonid Kravchuk)同年12月以90.2%得票率高票當選總統。以下是烏克蘭步上民主後的重大發展。

●1994年6月,歐洲聯盟(EU)與烏克蘭簽署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這是歐盟首次與前蘇聯國家簽署這類協定。

●1997年6月,烏克蘭也與俄羅斯簽署友好暨合作協定。

●2000年12月,在全球最嚴重的民用核安事故發生將近15年後,烏克蘭關閉車諾比(Chernobyl)電廠。

●2004年11月,親俄羅斯的總理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獲選總統,但選舉舞弊案引發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大選結果無效。

反對派領袖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在選戰期間戴奧辛中毒,仍當上總統。

●2005年9月,總理尤莉雅.提摩申科(Yulia Tymoshenko)指控尤申科的親密盟友貪腐,尤申科將提摩申科革職。

●2007年4月,尤申科下令解散國會,烏克蘭陷入數月政治僵局,敵對黨派的支持者在基輔街頭對峙。9月時,提摩申科的政黨在大選中頗有斬獲,她再次成為總理。

●繼2006年之後,烏克蘭與俄羅斯於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間爆發第2次天然氣危機,提摩申科通過妥協方案,恢復讓俄國天然氣經過烏克蘭運到西歐。

●2010年2月,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

●2011年10月11日,提摩申科涉嫌在與俄羅斯簽訂天然氣合約時濫權,被判入獄服刑7年。歐盟呼籲烏克蘭釋放提摩申科。

●2012年10月28日,亞努科維奇的執政黨地區黨(Regions Party)在舞弊指控中贏得大選。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當局為了與俄羅斯共譜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中止就歐洲聯盟聯合協定(Association Agreement)與歐盟談判,引發反對派團體抗議。12月1日有多達50萬人聚集在基輔的獨立廣場(Independence Square)示威。

●2014年1月22日,警方衝破示威群眾在基輔架設的路障,示威浪潮蔓延到其他城市。截至月底,有4人因衝突死亡,超過500人受傷。總理阿札洛夫(Mykola Azarov)1月28日請辭。

特種部隊於2月18至19日對獨立廣場發動攻擊,26人喪命。亞努科維奇表示,此舉是在平息叛亂,莫斯科當局稱示威民眾意圖政變。歐盟揚言制裁訴諸暴力的烏克蘭官員。(譯者:中央社林亭儀)

相關新聞
烏克蘭警察圍攻抗議者營地 基輔如戰區 至少18死
烏克蘭首都衝突 增至14死
基輔血腥日 拜登致電烏國總統
烏克蘭 委內瑞拉 泰國暴力抗議升溫 全球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