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武傳藝 巴黎新興文武堂

文/李婉清

人氣 38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3月03日訊】近年來,巴黎東郊的歐貝維利耶市(Aubervilliers),已逐漸成為一個新興的唐人街,那裏不僅彙集了眾多華人商家,也有像「文武堂」這樣的華人協會和組織,為向海外華人和西方社會推廣中華文化和傳統在默默的耕耘著……

文武雙全 剛柔相濟

半年前的一天,巴黎幾位懂得武術、美術、音樂的專業人士與朋友聊天時談到希望能夠把個人所學傳授給更多的人,一位在歐貝維利耶市有一套閒置房屋的朋友得知該消息後,決定提供場地,深諳武術、繪畫和音樂的沈斯和程龍則願意擔任即將成立新協會的老師。就這樣,半年前,「文武堂」正式在歐貝維利耶市成立了。

協會取甚麼名字好呢?結合兩位老師的經歷,他們都有著多年學習文化藝術和武術的經歷,重視文化教育和素養,同時認為武術背後體現的是中華文化,所以認為要提倡「文治武道」,此外他們還想到百年前武術家霍元甲成立的「精武體育會」,也希望新協會能夠通過武術課程的教學,幫助海外華人強身健體,因此取名為「文武堂」。

文武堂的老師

文武堂的程龍老師教授學生太極拳(右一為程龍)。(文武堂提供)

沈斯老師從事美術專業30多年,90年代初期在安徽師範大學讀油畫專業碩士,90年代中期在一所民辦藝術學校擔任校長,培養藝術人才,前後長達10年之久;功成名就的他在藝術專業上孜孜以求,千禧年後去莫斯科蘇裡科夫美術學院攻讀博士2年,學習中發現歐洲藝術的源頭來自西歐、特別是法國,在知天命的年齡,他來到法國巴黎進一步學習西方繪畫。

不僅如此,沈斯老師習武的時間更長,他來自崇尚武術之鄉——安徽,十歲開始學習少林拳,15歲拜師於方丹臣老師門下(方丹臣曾在少林寺掌劈斷石碑),學習峨嵋派內家拳,以後又習練多種拳法,40多年來,無論他身在何方都不忘習武。

年輕的程龍目前在索邦四大學習音樂與音樂學專業,巴黎市立音樂學院主修鋼琴,鋼琴伴奏和歌劇專業,雖然只有20歲出頭,但他習武時間已超過15年, 五歲時與父親一起在家鄉——山東濟南拜師太極泰斗洪均生老師,學習太極拳,十幾年來不曾中斷;上學後參加藝術班,5歲開始學習鋼琴,16歲開始專業學習美聲唱法,高考考取山東藝術學院後,直接來巴黎上大學至今。

習武重在德行 教學相長

文武堂的程龍老師主修歌劇和鋼琴專業。(文武堂提供)

沈斯和程龍當年拜師習武的時候,他們的老師就教導他們要重視武德,告訴他們學習武術的目的不是為了爭強好勝,沈斯說:「我的老師在收徒的時候首先看學生的品德,那些打架鬥毆、目的不純的,不管怎麼拜師都不會收的。」程龍表示他們現在興辦「文武堂」也將秉承師傅的教導,在招收學生方面,注意提高學生的內在,在教授文化和武術技能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道德和品格教育。

沈老師表示:「我們招收學生的標準是一視同仁,沒有種族之分,對於品德不好並且一直不改的學生,文武堂會拒絕接收他們。」他們舉例,有位從事保安工作的西人學生到文武堂學習武術後,在生活中遇到華人被搶,曾兩次上前出手幫助,受到民眾稱讚。

沈老師和程老師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循序漸進,一點點提高,程老師認為:「不管學甚麼,都需要全身心融在其中,所以我們教學生也希望他們可以學到這種學習態度,專心、集中精力投入。」教學中,兩位老師還發現自己的技藝也在同時增強,沈老師笑著說:「我教他們地毯功時我自己也要翻跟頭,我已經年近60了,如果不教學生很少會翻跟頭。」

文武堂的學生們

據沈斯和程龍介紹,文武堂成立半年以來,教授音樂(鋼琴、唱歌、音樂啟蒙)、武術(太極拳、八卦掌、詠春拳、氣功)、繪畫(國畫、書法、油畫、素描)、語言(中文、法文)等多種課程,學生中最小年齡只有3歲,在其父母的陪伴下學習中文;經常前往指導、交流的老師有85歲高齡。其中華人學生包括少年、青少年和留學生,西方的學生有孩子也有成年人。

有些學生的體質比較虛弱,沈老師會根據中醫養生的方法給學生或家長一些建議,包括飲食搭配和生活習慣等,漸漸的,一些孩子的體質真的有所改善。

展望文武堂

成立半年的文武堂,希望在立足教學的同時也逐漸走出去。他們開始走進社區,參加歐貝維利耶市政府舉辦的一些文化活動,向當地民眾展示武術和音樂,同時也開始與一些協會加強合作和溝通。

沈老師表示,目前有新的老師和人才加盟「文武堂」,他們不久將開設美食課,聘請專業廚師教授廚藝;以後教授的課程也將逐漸擴大,希望在幫助華人融入法國社會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實事。@*

(責任編輯:德龍)

相關新聞
新年到 願幸福快樂照亮華人千家萬戶
法國華人簡訊之644期
專訪:巴黎華人社會活動家張健(上)
法國華人簡訊之645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