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浙江數千基督徒聲援三江教堂 抗強拆

人氣 60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4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萬方報導)4月21日,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三江教堂中1000多基督徒連夜集會,抵制政府強拆十字架,與近千警察、拆遷人員對峙,一人被抓。22日,再有周邊地區的3000信徒前來聲援,抵制政府強拆。

1000多信徒前往三江教堂冒雨連夜守望 抵制強拆

4月21日下午,當局對三江教堂附近實施交通管制,在交通要道距教堂一公里處設卡,不准車輛進入。人們被迫步行到教堂。教堂附近有防爆警察、保安隨時待命。多輛工程作業車、大巴警車停靠在旁,便衣警察分散在人群中。

溫州基督徒葉先生告訴《大紀元》記者:「4月21日,溫州附近地區有信徒1000多人來到三江教堂聲援,昨天夜裡下雨,信徒們打著傘,穿著雨衣,自帶乾糧,抵制政府強拆教堂。」

有消息稱:永嘉縣政府的會議,要求所有領導親赴現場,一人負責勸離4人,還有武警配合。

而三江教堂內教徒們進行敬拜禱告會,基督徒們在戶外唱詩、禱告。21晚三江教會一位信徒被特警帶走了。
[[1]]

4月21日下午,當局對三江教堂附近實施交通管制。在距教堂一公里處設卡,不准車輛進入。人們被迫步行到教堂。教堂附近有防爆警察、保安及電視台的車隨時待命。多輛工程作業車、大巴警車停靠在旁。(網絡圖片)

[[14]]
4月21日下午,當局對三江教堂附近實施交通管制。在距教堂一公里處設卡,不准車輛進入。人們被迫步行到教堂。教堂附近有防爆警察、保安及電視台的車隨時待命。多輛工程作業車、大巴警車停靠在旁。(網絡圖片)

4月21日下午,當局對三江教堂附近實施交通管制。在距教堂一公里處設卡,不准車輛進入。人們被迫步行到教堂。教堂附近有防爆警察、保安及電視台的車隨時待命。多輛工程作業車、大巴警車停靠在旁。(網絡圖片)

3000多信徒再來聲援 組成人牆 抵制強拆

溫州周邊教會的信徒們前往三江教堂聲援,很多信徒自發地送來餅乾、方便麵等應急物資。照片上顯示,很多信徒們坐在三江教堂的大門口形成人牆,阻擋強拆人員進入。

基督徒李先生表示:「今天(22日),有約3000人來到三江教堂聲援,他們唱讚美詩、講道,互相鼓勵,阻止強拆。浙江省委書記夏保龍以拆違章建築為名,要求拆除教堂的十字架。今天我們看到小巷子裡的建築已經拆除了。政府以68萬元承包給外地人,讓他們將教堂的十字架拆除。現在交警、消防車清道,他們準備用消防栓向兄弟姊妹們噴水,驅散我們。」
[[7]]

三江教堂內教徒們進行敬拜禱告會。基督徒們在戶外唱詩、禱告。(網絡圖片)

[[18]]
4月21日,溫州附近地區有信徒1000多人來到三江教堂聲援,昨天夜裡下雨,信徒們打著傘,穿著雨衣,自帶乾糧,抵制政府強拆教堂。(網絡圖片)

[[11]]
很多信徒們坐在三江教堂的大門口形成人牆,阻擋強拆人員進入。(網絡圖片)

[[6]]
溫州周邊教會的信徒們前往三江教堂聲援,很多信徒自發地送來餅乾、方便麵等應急物資。(網絡圖片)

三江教堂 去年的樣板工程 今年的違章建築

據瞭解,去年一名省級官員曾表態,三江教堂非常好,溫州市政府官網2013年9月16日發佈消息稱:「甌北三江基督教堂已完成遷建整合,成為全市樣板工程。」現在省委書記夏保龍要拆教堂,該網頁已經被刪除。

有人發帖質疑:「永嘉三江教堂去年在政府網站上還是重點表揚的施工單位,轉眼突然變成違章建築,特別是針對主堂十字架?這教堂開工幾年,有部份手續未全,當地政府很瞭解其原因,並非刻意違建,教會已經認錯,並願意接受批評、改進。為何一定要拆基督教的標誌十字架而後快?」

溫州周邊教會的信徒們前往三江教堂聲援,很多信徒自發地送來餅乾、方便麵等應急物資。(網絡圖片)

浙江省有至少8座教堂接獲拆十字架通知

4月21日,有人發帖表示,溫州樂清前潘教會在接到拆除教堂通知後,教會已堅持聚會9天,附近教會成員以參與聚會的方式支持、聲援。因拆十字架事件,溫州教會打破了三十年互不往來的僵局。

溫州樂清前潘教會有60多年歷史,經當地政府同意遷建,根據要求辦理手續,如今正在重建中的教堂,收到強拆通知。

據《自由亞洲》報導,在近期浙江清拆的行動中,據2014年1月以來的不完全統計,接到「拆十字架及教堂」通知的有:杭州地區喬司教堂,古樓教堂,三墩教堂,黃湖教堂;舟山白泉鎮教堂;溫州永嘉三江教堂,以及樂清、瑞安、蒼南三地的至少八間教堂。
[[15]]

溫州樂清前潘教會在接到拆除教堂通知後,教會已堅持聚會9天,附近教會成員以參與聚會的方式支持、聲援。因拆十字架事件溫州教會打破了三十年互不往來的僵局。(網絡圖片)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江蘇鹽城強拆教堂 四川教徒婚禮無懼打壓
臨汾金燈堂教堂將被當局強拆
山西臨汾教堂即將強拆 律師提訴訟被拖
組圖:抗議教堂重建不合理 濟南基督徒遭鎮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