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醫療一周回顧(廿五)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5月10日訊】(紐約綜合報導) 【健保】健保投保人數突破800萬

5月1日,根據美國公共和衛生服務部(HHS)發佈公告,在3月2日和4月19日之間,有近380萬人通過州或聯邦政府運營的健康交易平台,選擇私人健康計劃。現在的投保人總數達到800萬。

最新數據最後一個月內,投保人數增長了47%,其中年輕人投保人數增加了52%。這些數據包括註冊完畢、尚未支付第一個月保費的投保人。

報告也公佈了不同級別的健保計劃、投保人年齡、性別和族裔構成。兒童或35歲以下的成年人約佔投保總數的34%,超過六成的人選擇了銀計劃,兩成人選擇銅計劃。約85%的投保人選擇申請聯邦財政援助計劃,申請保費減免。另外,有480萬人申請醫療補助(白卡)和兒童健康保險計劃(CHIP)。

【生活】行走能激發創造力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行走可以幫助激發靈感和創造力,大約60%的人在行走時想到好點子。

美國史丹佛大學教育系研究所教授丹尼爾‧史奇瓦茲與瑪爾莉‧歐培索博士在「實驗心理學│學習、記憶與認知期刊」發表研究指出,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走路,行走這個動作似乎可以激發創造力、激發靈感。

研究人員招募176名大學生、成年人參與實驗,進行坐下、跑步機上行走、室外行走以及交叉動作,對比運動前後的創造力。結果顯示,在室內、室外行走所激發出的創造力是單純坐下來的兩倍之多。而且不只戶外行走能激發潛能,在小房間裡面進行跑步機訓練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這項結果讓人很驚訝。

此外,行走激發的創造力效果會維持一段時間,就算一個人走一段路後短暫坐下,創意還是會繼續源源不絕冒出。身體運動的確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思考能力,當一個人想要激發靈感、創造力,不妨走行走、散散步,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美甲】紫外線照射致癌爭議

有些指甲彩繪業者採用紫外線燈管照射加速乾燥,減少脫落,然而不少人擔心紫外線傷害皮膚。

醫學界對此看法不一。喬治亞瑞金斯大學皮膚科教授林賽‧謝普經研究指出,美甲時的紫外線照射量有限,致癌機率不大,但雙手皮膚還是要做好遮蔽並抹防曬劑較妥當。林賽採用先進儀器測試美甲過程中使用的燈管發射的紫外線量,發現這些美甲乾燥裝置的紫外線量有限,引發皮膚癌的機率很低。即使經常做指甲彩繪暴露於這類裝置,風險也不高。

但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助理教授克里斯‧艾蒂岡則持不同意見。美甲乾燥裝置的紫外線多為長波紫外線可穿透玻璃,是慢性曬黑、皮膚老化的主因。他說許多指甲沙龍使用的紫外線乾燥裝置規定不嚴格,產生的紫外線量能否達到標準令人質疑。臨床上還是可見一些人在使用這些裝置後出現皮膚癌。

【就業】四月醫院就業增加1,700個職位

5月2日,勞動統計局公佈4月全國醫院就業情況,比上月增加0.04個百分點,共吸納479萬人就業(季節性調整後)。4月比3月增加1,700個職位,但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100個就業機會。全國的整體失業率在四月份下滑0.4個百分點,下降至6.3%。
  
【報告】衛生保健指標各州迥異

4月30日,聯邦基金公佈在2007至2012年間,各州醫療保健的覆蓋、質量、成本以及效果迥異。報告共計入34項指標,分別涵蓋衛生服務的獲得與負擔能力、預防與治療、可避免住院使用的成本、以及健康生活等。

對於可避免住院使用的指標調查結果顯示:45個州、75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以及41個州65以上、75歲以下的老年人(紅藍卡持卡人)的可避免住院使用情況得到改善;38個州30天內再住院的醫療保險情況得到改善;16個州的小兒哮喘准入治療有改善;但大多數州的社區護理中心的進入和重新進入並沒有得到改善。

該報告還指出醫院處理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和肺炎病人以及在預防保健交叉感染方面有持續改善。其它指標還包括,在健保法案擴展期間,成人醫療保險覆蓋面下降,而孩子的覆蓋率在增加。

【嬰兒】扁平頭 戴矯正頭盔無效

嬰兒平躺引起的頭部扁平,戴「矯正頭盔」也無法解決問題。荷蘭屯特大學研究人員指出,約1/5年齡在6個月以下的嬰兒有扁平頭問題,但頭部矯正裝置無法改變頭型。

研究人員分析84名頭型明顯扁平的兒童,其中一半嬰兒在6個月大時開始每天23小時戴著矯正頭盔,持續6個月。兩年之後,對比戴矯正頭盔和不戴矯正頭盔的兒童發育情況,發現兩組差異未達統計意義,意味著矯正頭盔無顯效。

同時嬰兒戴這種頭盔會明顯造成皮膚刺激、悶熱流汗、疼痛、異味,妨礙父母擁抱。荷蘭屯特大學研究人員瑞斯克‧維克指出,基於矯正頭盔的效果不顯著,以及副作用明顯的試驗結果,不建議家長給幼童使用這類矯正頭盔。

現代醫學指導建議嬰兒平躺,主要是避免意外窒息猝死,但長時間平躺容易讓嬰嬰兒頭部出現扁平點。

【針灸】美1,400萬人嚐試針灸治療

膝蓋受傷、腰部或臀部疼痛,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不吃藥、不開刀,寧願採用中國古代的針灸治療來緩解慢性關節疼痛。

據ABC廣播新聞網報導,國家健康訪問調查發現,超過1,400萬美國人嚐試過針灸,還發現近6%的美國人會採用針灸的方式來幫助減輕慢性疼痛,該比例較十年前的1%大幅提高。

針灸是疼痛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一些研究發現它甚至比止痛藥物或手術治療更有效。

很多美國人懷疑針灸的效果是出於畏懼等心裏因素。紐約塞奈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疼痛管理部主任達尼胥(Houman Danesh)醫師表示,不用太在意針灸為甚麼會有效,只要它真能減痛就行。「我有很多懷疑的病人來進行治療,當他們病痛好轉後,他們就相信了。」

根據醫學研究所2011年的報告,慢性疼痛在美國是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受影響者估計有1億美國人。

【醫訊】減少患者跌倒受傷項目見成效

4月28日,醫院加入的聯合委員會中心,旨在改造醫療保健項目,減少了35%的患者跌倒比率以及因為跌倒而受傷的比例也下降了62%。七個參與的醫院組織啟動改進流程,找出原因並制定解決方案,防止病人再次跌倒。

本次合作研究共總結出21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納入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工具,以幫助醫院防止病人跌倒。這些方法包括提高醫院員工的意識、動員病人積極遵守安全手冊,並使用風險評估工具評估各類風險。

(責任編輯:麗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