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神杯」設計者本人並不喜歡足球

人氣 695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馬塞洛智利編譯報導)也許這就是命運和緣分,世界盃獎盃「大力神杯」的設計者本人並不喜歡足球運動。

西爾維奧•加扎尼加(Silvio Gazzaniga)昨天在接受西班牙《國家報》採訪時以他93歲高齡帶給他的「從容」將以上事實坦白於世界各國球迷。這位來自米蘭的金匠畢生工作在一個名叫Bertoni的專職製作獎牌和獎盃的意大利工藝所,並在上世紀70年代設計了從那時起沿用至今的賽會獎盃「大力神杯」。而那家名為Bertoni的工藝所直至今天還每四年澆鑄一個頒發給當年世界盃冠軍的獎盃複製品,這是因為那個足金的獎盃原件是歸國際足聯所有的。

在接受《國家報》採訪時,加扎尼加帶來了他當時製作大力神杯的石膏原型,他回憶到,「那是1970年,巴西第三次問鼎世界盃,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巴西隊可以永久佔有當時的『雷米特金盃』。隨後,國際足聯舉辦了世界盃新獎盃設計圖樣的徵集競賽。」加扎尼加的設計作品36.8厘米高,6.175千克重,含金量為18克拉,最終從53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並成為今天人們熟知「大力神杯」。「我是從體育和世界這兩個概念的意象中汲取靈感」,加扎尼加解釋說,「我一直在尋求塑造那種表達諧調,莊重與和平的力量」。

加扎尼加設計的獎盃於74年德國世界盃亮相,第一個舉起它的是當時的德國隊長貝肯鮑爾(Franz Beckenbauer)。若干年前曾有傳言說「大力神杯」值25萬瑞士法郎(20萬5千歐元),但獎盃的製造商Bertoni公司聲明「大力神杯」是無價的。

1930年世界盃開始時,國際足聯籌劃授予世界盃的冠軍一件藝術品作為獎勵,並將獎品的設計工作委託給法國人阿貝爾•拉弗勒(Abel Lafleur)。拉弗勒將1.8公斤的黃金雕鑄成一位頭頂八腳碗身披翅膀的女神。1946年,這座世界盃獎盃被正式命名為「雷米特金盃」,以紀念從1921年起直到1954年連續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4年的儒勒•雷米特(Jules Rimet)。 「雷米特」金盃的設計者拉弗勒當時在著名的法國卡蒂亞(Cartier)設計所擔任總裁。加扎尼加解釋說,「拉弗勒設計『雷米特』金盃的年代是一個色拉碗都可以充當獎盃的年代;然而,我設計的『大力神』杯則是一個傳遞價值的雕塑,它誕生在一個擁有電視直播、注重動感的年代。」

說到「雷米特金盃」的遭遇,可謂命途多舛。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被當時國際足聯的副主席,意大利人奧托裡諾•巴拉西(Ottorino Barassi)藏在了自家床下的鞋盒子裡。1966年,「雷米特金盃」在倫敦展覽時失竊,並隨後在垃圾堆中被發現,而發現它的竟是一隻名叫「鹹菜」的狗。1970年,巴西隊第三次問鼎世界盃,從而佔有了「雷米特金盃」。從那時起 「雷米特金盃」象徵的世界足壇最高榮譽正式被加扎尼加的獎盃所取代。然而在1983年,一夥盜賊闖進巴西足聯總部, 「雷米特金盃」再次失竊,隨後有消息披露它已被秘密熔解。

加扎尼加說,他的「大力神杯」永遠都不會過時,「因為它的設計融入了簡單而又普遍的象徵元素,比如勝利的手勢,能量,快樂,生氣,以及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同時它的造型也具足現代性,風格上對於世界上各個文化來說都非常具有表現力,象徵著很積極的普世價值。」

除了「大力神杯」,加扎尼加同時也是歐足聯歐洲冠軍聯賽、棒球世錦賽、以及排球世錦賽獎盃的設計者。「我將我最後一次設計的獎盃捐贈給了意大利共和國,以紀念祖國統一150週年。那是我此生最後一件作品,我創作它的時候已經90歲了,創作它的時候融入了我對於祖國的愛。」

加扎尼加的「大力神杯」底座有兩個孔雀石環作為杯托,底座上刻有自1974年來歷屆冠軍的名字,底座上可供書寫的空間允許一直記錄到2038年。至於2038年以後怎麼辦,「我也不知道,但是每次捧起那座獎盃,我的內心都會充滿喜悅」,加扎尼加驕傲的說到,「就好比又看到了自己的孩子。」

(責任編輯:蔣平)

相關新聞
巴蒂豪言:我要抱著大力神杯在羅馬結束足球生涯
阿根廷直指大力神杯 誰將領銜隊長之職仍是迷
世界杯熱潮仍未熄滅 大力神杯要周游全巴西
國際足球:大力神杯將首次在華公開展出 3月15日北大亮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