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對抗蚊子叮咬的天然方法

鄧振梁

人氣: 54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鄧振梁綜合編譯)蚊子很容易傳播疾病,即使不是如此,其叮咬也會造成搔癢不適。在蚊子很猖獗的季節要想對抗蚊咬,除了趕走蚊子、移除其孳生的源頭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參考。

1.使用天然驅蚊液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用化學藥劑驅除蚊子,但是這些東西容易造成過敏,對人體也有傷害,如果父母想讓小孩少一點接觸有毒的化學品,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驅蚊液:

●印度苦楝油(Neem Oil)

這是從印度的一種樹中提煉出來的液體,可抗菌、抗黴菌、抗病毒與抗原蟲。在《美國蚊蟲控制協會》(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期刊中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以苦楝油與椰子油用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塗抹在身上可能受叮咬的地方,便可以有效地驅除蚊蟲,保護皮膚不受叮咬至少8小時以上。

●大蒜

大蒜強烈刺激的味道可以防止蚊子叮咬,甚至可以防止蚊子進入家中。可將大蒜壓碎,用水煮沸,將大蒜水抹在皮膚上,噴灑房間空處,即可防止蚊子進入。您也可以在雜貨店買大蒜粉,撒在庭院中,自然就可驅蚊,在走廊步道上可灑多一點。

●檸檬桉油

這種油從檸檬桉(lemon eucalyptus)中提煉而出,是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建議可取代待乙妥(DEET,又稱敵避、敵避胺、避蚊胺)的成份。根據醫學網站的報導,檸檬尤加利油驅蚊效果與DEET一樣好。

不論是檸檬油或是桉油,其驅蚊的有效成份都是桉葉素,塗在皮膚上都有消毒與驅蚊的作用,它們的最大好處是成份天然,沒有化學驅蚊劑的副作用。不過,檸檬油或是桉油大量攝入仍是有毒的,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建議,不要使用在3歲以下的小孩身上。

●藥用植物聖羅勒(Tulsi)

《寄生蟲研究》(Parasitology Research)期刊表明,聖羅勒對於殺死蚊子幼蟲與驅蚊很有療效。根據阿育吠陀(Ayurveda)療法,在窗台種植一株聖羅勒就可以將蚊子趕走,因為這種植物有阻止蚊子繁衍的特性,並能防止蚊子進入家中。

●薰衣草

薰衣草的味道頗為濃郁,可以防止蚊子叮咬,可以將薰衣草油當作室內芳香劑,或塗抹在皮膚上。

●薄荷葉

在《生物來源科技》(Bioresource Technology)雜誌發表的研究揭示,薄荷葉油與薄荷萃取與其他驅蚊劑一樣有效。我們可以在很多方面使用薄荷葉與薄荷油,可以用噴霧的方式使房間內充滿薄荷味道,或直接塗抹在皮膚上。

●茶樹油

茶樹油的味道具有抗黴菌與細菌的作用,也可以驅蚊,我們可以在皮膚上塗一些茶樹油,也可以在噴霧器中加茶樹油並在空中噴灑,空氣中瀰漫茶樹油的味道可以讓蚊子待不下去。

●香茅油

香茅油從香茅中萃取,可有效驅蚊,可將香茅油放在噴霧器中噴灑。

●種樹

很多人認為種樹只會滋養更多的蚊子,但是種植某些特殊的樹種可以讓家中免除蚊子,例如:聖羅勒、薄荷、金盞花、檸檬樹、印度苦楝樹、香茅等,這些植物都有驅蚊作用。

2.其他防蚊方法

●適當的穿著

在室外穿著寬鬆的長袖襯衫與長褲將皮膚覆蓋,可有效地驅蚊。

有些蚊子會被特殊的服裝顏色吸引,如黑、藍、紅。此外,蚊子會被溫暖的身軀所吸引,保持環境涼爽是減少叮咬的方法。您可隨時準備小毛巾擦汗,以降低體溫、保持身體清潔、減少異味。

●少喝啤酒

不少人在炎炎夏日藉著喝啤酒消暑。不過,有研究發現,喝啤酒後較容易招惹蚊子叮咬,主要是因為喝酒後血液循環加快,體溫增高,二氧化碳排量隨之增加。

●了解蚊子的習性

在太陽初昇、黃昏與傍晚時少待在戶外,因為這時候蚊子特別活躍。

生長在水溝邊的熱帶家蚊,通常於太陽下山前後一小時成群飛往住家,專家建議將紗窗紗門緊閉,方可減少蚊子的騷擾。

●注意居家環境

確保門與窗戶都關得很緊。留意門縫、窗戶與牆壁的縫,不要讓蚊子跑進來。睡覺時可掛蚊帳。

由於蚊子性喜陰暗、高溫和潮濕環境,專家建議選擇光亮及淺色家具。此外,最好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左右。

美國環境保護署(Americ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建議室外燈用黃光,比較不會吸引蚊子,但沒有驅蚊作用。

就防蚊工作而言,為了防範蚊子叮咬所採用的辦法都只能治標,改善居家環境的清潔衛生以杜絕病媒蚊孳生,這才是治本之道。因此,草木樹叢要定期整理,太多的雜草與樹叢會成為蚊子聚集的地方。

●除去積水

杜絕蚊子繁衍的一個重要部份就是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包括:水溝、輪胎、帆布、玩具、寵物食器、罐頭、與水坑等,因為蚊子需要水來產卵繁殖,除去積水是很重要的。

清空或定期清洗水盆、噴水池、淺水池、雨桶、花盆盛水盤,至少一星期一次。

此外,不使用的水塘用土填上。游泳池的水要保持清潔與循環。屋頂溝槽也要定期清理,避免產生積水。

(責任編輯:陳俊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