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券商年中報告揭「出口復甦論」四大誤區

【大紀元2014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中國出口的表現引人關注。各券商發佈年中策略報告,表示中國「出口復甦論」存在四大誤區,未來不樂觀。而決策層內部分歧加劇中國經濟混亂的局面。

外貿風向標及四大誤區顯未來不樂觀

隨著全球經濟逐漸步出危機陰影,藉著海關的個別外貿數據,中共政府的「御用」學者開始宣揚中國「出口復甦論」,但在海通證券看來,「出口復甦論」存在四大誤區。

《路透社》7月14日報導,海通宏觀首席分析師姜超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表示,廣交會可以是中國外貿形勢的風向標,剛結束不久的廣交會,採購商到會量和出口成交量雙雙下降,未來中國出口不宜過度樂觀。

海通報告顯示,「出口復甦論」的誤區之一就是認為隨著中央和地方外貿穩增長的方案陸續推出並實施,將推動出口復甦。海通認為,其深層次原因在於,今年年初有21個省份調低2014年GDP目標增速,地方政府對促進出口缺乏有效動力。

而誤區之二是認為發達國家經濟回暖將提升中國出口。海通認為:「事實上,這一輪發達國家經濟復甦以再製造為典型特徵,比如美國的製造業回流,『去中國化』明顯,對新興經濟體的拉動作用已明顯減弱。」

誤區之三是認為中國在全球出口中份額上升,外貿復甦在即。對此,海通表示,市場份額變化的整體趨勢掩蓋了行業層面存在的挑戰。

誤區之四則是認為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綜合領先指標預示著中國出口復甦。海通表示,該指標的參考指標共14項,其中三分之一是金融指標,或許能看到的只是虛假的繁榮,甚至與實體經濟脫鉤。

決策層內部分歧加劇中國經濟混亂的局面

全球大部份國家經濟出現明顯復甦跡象,惟中國經濟令各界擔憂。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貿、投資、消費)引人關注,尤其外貿方面,中國出口的表現更是各機構研究的對象。

由於中共高層之間,以及大陸金融與經濟系統之間陷入了相互猜忌,各個經濟政策之間形成相互倒逼的困境。2014年對經濟學家們來講是尤為痛苦的一年,政治色彩濃厚的中國經濟使得判斷其走向成為一件苦差事。

比如在三駕馬車之間,政策著力點來回的切換,從二月開始的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試圖促進出口,到近期又開始走大規模投資的老路,決策層內部的分歧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經濟混亂的局面。

券商年中策略發佈 投資者態度悲觀

海通證券策略調研分析結果顯示,90%的投資者對2014年下半年和明年房地產持悲觀態度,認為會繼續下跌。

而參加了國泰君安證券和安信證券年中策略會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其並不認為市場真的在變好,對於未來的投資仍然持謹慎態度,並表示,房地產是2014年下半年最不穩定因素,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很多連鎖反應。

同樣特別關注房地產風險的還有中信證券,其在中期策略會上也表示:基本面風險主要來自房地產領域,風險的釋放將波及投資、關聯產業、金融三個層次。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未做風險對沖 人民幣匯率升降涉珠三角三萬港企
中國經濟顯現惡兆 5月份外匯占款暴降
路透社:中國六月貿易未達市場預測
股市黃金解套難  中國大媽無奈投資轉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