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螢幕 小孩社交技能佳

人氣 16

【大紀元8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23日專電)電子媒體帶給人們很多便利與好處,但也讓人付出代價。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遠離電子媒體的小孩似乎擁有較佳的判讀情緒能力。

「時代雜誌」(Time)引述洛杉磯分校(UCLA)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遠離螢光幕5天的小孩會比生活在螢幕下的孩子,更能察覺人們的情緒語言,增加社交技能。這篇發表在「電腦與人類行為」期刊(Computers inHuman Behavior)的報告,主要是分析數位媒體對人們面對面溝通能力的影響。

研究人員把51位南加州6年級學生送到戶外教學營,5天中,沒有電視、電話、網際網路。出乎意料的是,小朋友過得非常好,也很快樂。至於同校另外54名6年級學生,過去同樣的5天裡,過著原有的生活,照樣看電視、玩手機、每天生活在網路世界裡。

兩組學生測驗前後,每人都接受諸如悲傷、憤怒、喜悅、焦慮等情緒的照片,以及展現人際互動與情緒的影片。結果發現,參加教育營活動的小朋友較具洞察力,也比較容易分辨非語言行為,諸如臉部表情、肢體語言及姿勢等的意涵或提示。另一組同學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這項研究結果無疑對廣泛使用線上教學的老師、父母及行政人員,一記當頭棒喝!從事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知名心理學教授葛林斐德(Patricia M. Greenfield)說,「很多人只看到數位媒體對教育的好處,但很少人注意到代價問題」。而瞭解情感的敏銳度降低,就是代價之一。

葛林斐德認為,個人的社會互動被螢幕互動所取代,顯然減低了一般人的社交能力。不過,洛杉磯分校兒童數位媒體中心(Children’s Digital Media Center)資深研究員Yalda T. Uhls希望大家不要就認為螢幕都是不好的,但對年輕人而言,面對面溝通確實是社會化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根據一份給研究人員的調查,小孩在一般上課日,一天約使用4又1/2小時在傳簡訊、看電視及玩電動遊戲,但她認為,實際上不只如此, 很多小朋友或青少年一天中接觸螢幕的時間,往往超過7又1/2小時。Uhls說,當人們與螢幕打交道,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溝通時,學不到非語言的情緒線索或提示。

相關新聞
未來電子媒體須提供時段頻道播終身學習節目
法總統大選  電子媒體和網路發揮高度影響力
德業者:印刷業在電子媒體發展 有潛在商機
語文隔閡難「客」服  最大瓶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