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大宗商品融資 山東名企陷資金鏈危機

人氣 14

【大紀元2014年0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陸媒今天報導,山東知名企業昌華集團涉大宗商品融資,資金鏈瀕臨斷絕。大宗商品融資是中國影子銀行重要的組成部份,因青島港金屬騙貸案曝光並不斷發酵,最近備受媒體關注。

山東知名企業涉大宗商品融資

陸媒《華爾街見聞》8月25日報導,山東省知名企業山東昌華集團涉大宗商品融資,資金鏈瀕臨斷裂。

大陸一些企業利用大宗商品進行融資的做法非常普遍,黃金、銅和鐵礦石是被使用最多的融資抵押品,大豆、棕櫚油、橡膠、鎳、鋅和鋁也經常被用來融資。

今年6月6日,多家媒體報導了青島德誠礦業有限公司利用存放在青島港的同一批金屬庫存進行三次抵押,獲得逾27億元人民幣貸款的消息,青島港金屬騙貸案得以曝光並不斷發酵。如今山東昌華集團資金鏈危機,也是大宗商品融資問題不斷暴露的一個案例。

高盛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的商品融資規模為1600億美元。大宗商品融資是中國影子銀行重要的組成部份,因此非常引人注目。

山東昌華資金鏈瀕臨斷裂

陸媒《中國青年網》8月24日報導,8月20日,一名衍生品分析師在其新浪微博發佈消息稱,山東昌華集團涉銀行壞賬50億元,連帶擔保500億元,其資金鏈瀕臨斷裂。

昌華集團是山東知名企業,總部在日照。公開資料顯示,昌華集團為中國較大的大豆以及棕櫚油進口商,旗下擁有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海洋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13年全年進口大豆181萬噸,位列進口企業第六。

山東多家企業涉大豆融資違約

昌華集團一位大豆以及棕櫚油分銷商表示,昌華集團今年4月已經遭遇信用風險。

外媒《路透社》報導,今年年初至4月份,中國貿易進口商至少拖欠了50萬噸美國和巴西大豆貨款,金額約為3億美元。在這些違約進口商名單中,就有昌華集團。另外幾家包括山東晨曦集團、匯福糧油集團、山東光大日月集團和得利斯等企業,創下中國大豆進口合同違約規模10年來最高。

違約主要原因是這些糧食進口商開具不出信用證,無法按照合同支付貨款。

銳財經行業分析師劉江遠表示,近幾年大豆跟銅一樣,已成為融資的載體。目前中國主要港口進口大豆庫存中有超過一半的數量屬於融資性進口。

信用證是大宗商品國際貿易常用的付款工具,如果銀行不對進口商開具信用證,付款交易將無法完成。招商銀行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信用證具有槓桿作用,一旦套出來的資金投資失利,不僅融資方面臨破產,銀行也要承受壞賬風險。

大宗商品融資獲利空間被壓縮

融資的操作過程大致為:進口商在簽訂大豆等商品的進口合同後,向銀行申請信用證,繳納20%到30%的保證金,可以獲得90 天至180 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貨款的遠期信用證。融來的錢可以用三到五個月,可以放到小額貸款等更有利可圖的地方,而農產品正常貿易的利潤卻非常微薄。

前幾年人民幣持續上漲,大宗商品融資帶來的收益相當豐厚。然而,今年中國皇曆新年後,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走弱,僅第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約2.6%,幾乎回吐了2013 年全年漲幅。此外,銀行間短期拆借利率也還不到3%,融資貿易的獲利空間被大大壓縮。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外媒稱青島港涉騙貸10億美元
中國重複質押金屬倉單騙貸 花旗渣打調查
中共央行被迫救市 青島醜聞震撼市場
高盛:銅融資或刺破中國經濟泡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