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再度承認中國經濟靠印鈔刺激

人氣 641

【大紀元2014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雲綜合報導)中共總理李克強星期二透露,中國八月份貨幣供應增長放緩到五個月來最低水平,並稱北京決心脫離靠印鈔票刺激增長的做法。這番話透露了中國長期以來依靠印鈔票來刺激經濟、以達到經濟增長速度的事實。近年來,中國多行業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經濟已顯露出極度危險的現象。

這是李克強第2次向外界表明中共印鈔太多。中共是全球最大印鈔機,廣義貨幣M2逾100萬億人民幣,居世界第一。中共貨幣供應增長的速度一直遠遠高於經濟增長速度。迅速擴張的貨幣供應反映出來自銀行系統和所謂的影子銀行系統的巨額貸款。影子銀行支撐著低效的國有企業和給製造業巨大產能過剩的建設提供資金。

李克強2次暗示印鈔太多
  
李克強9月9日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稱,8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在控制範圍之內,同比增長僅12.8%。他還表示,因為池子裡貨幣已經很多了,不可能再依靠增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
  
央行將於本週發佈8月份貨幣供應數據。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15位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顯示,截至8月底,M2同比可能增長13.5%。
  
去年11月,李克強也暗示鈔票印得太多:「再多發票子(貨幣)就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當時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餘額已經是GDP的2倍。
  
自2013年3月末中國M2餘額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高達103.61萬億元後,中共央行印鈔保持了每月1萬億元的速率,13個月印鈔13.27萬億 元。全球範圍來看,在新增的貨幣供應量上,中國已連續4年貢獻約一半。

中共救市手段就是大規模印鈔票

李克強的有關貨幣發行過多的言論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著名經濟評論人士牛刀認為,中共已經習慣救市,手段就是印鈔,濫發貨幣的國家只有極權主義國家。中國經濟的危機已是全局性的。一爆發起來就不可收拾,想要再摀住已經不可能。

不過,紐約城市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飛指出,中國經濟本身的特點和它最根本的特質決定了中共不可能停止印鈔票。他說,由於長期無法拉動內需,致使中國成為嚴重依賴「 外需」 的依賴型經濟體。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必須進行外匯管制,將出去的錢再買回來。
  
中國問題專家伍凡也說:「煤炭工業、鋼鐵工業都在虧損,現在不印鈔票來支持他們都要完蛋!它就靠印鈔票來過日子,這就是共產黨眼前的狀況。」

大規模發行鈔票的嚴重後果顯現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大學謝田教授對大紀元記者表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中共為了躲避那次的危機,發行了四萬億經濟刺激,實際上這些錢是通過印發鈔票得來的。當時這些錢用在了搞基建。在四萬億的刺激下,北京似乎躲過了那次經濟危機,就業得以維持,GDP也上去了。然而近年來,這四萬億經濟刺激的苦果已呈現,如房地產行業的泡沫,許多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如鋼鐵、水泥、玻璃、煤炭等行業。
  
以鋼鐵業為例,目前有的大型民營鋼企已破產,有的正面臨著破產危機,停產的停產,開工的也是在勉強維持著。以鋼鐵的主要產地唐山為例,除了首鋼、唐鋼、東海特鋼等幾家規模較大的鋼鐵企業之外,其餘已全部停產。
  
另外,房地產行業出現的情況更是讓人擔憂。2014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急轉直下,銷售量出現大幅度下跌,庫存居高不下,在各地開發商加大力度打折降價下,市場依然蕭條。 自三月份以來,多城市出現房企因資金鏈斷裂,欠下巨額債款而跑路的事件。而下半年,房企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將日趨嚴峻。
  
中共靠發行鈔票的做法使中國經濟看似好轉,實質上到了面臨隨時全線崩盤的局面。在大規模發行鈔票下所造成的問題,至今已無法解決。

居民財富被無形掠奪
  
近6年來,中共當局每月印刷的貨幣就達到1.08萬億元,相當於每個月給每個中國人印刷了800元。
  
「M2/GDP」通常被用來度量一國的貨幣超發程度,一般而言,該比值越大,貨幣超發越嚴重。兩者相除的比率則沖銷了通脹影響。如果貨幣總量的擴張節奏跟隨實體經濟同步變化,即M2與GDP之比大致維持在1.5倍的水平,那麼目前75萬億的貨幣總量就完全足夠。但現在,貨幣總量已足足高出22萬億。
  
謝教授稱,中共大量發行鈔票不僅對經濟的發展沒有真正的幫助,大規模發鈔都必然導致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這是對居民財富的無形掠奪,人們的購買力因此而被削弱,經濟會進入更困難的境地。
  
有評論文章描述了由於大規模印鈔,中國通貨膨脹的現狀:可憐我等小民,不能像李嘉誠一樣抄底西方資產,也不能像海淘族一樣跨境買便宜洋貨,只能拿著用血汗換來的人民幣,面對吃不起的蔬菜水果,調侃「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油你漲」。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擺脫停滯  日本印鈔救經濟
安倍印鈔救日本 投資人有信心
日本央行印鈔寬鬆 安倍難題還在後頭
印鈔救經濟  投顧:日圓走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