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滬港通將建世界第二大股市 疑問挑戰仍在

人氣 1

【大紀元2014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許多銀行家,券商和對沖基金都在靜悄悄的擴張他們的亞洲運營以利用一個機會—滬港通。作為李克強總理宣佈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中國市場舉措的一部份,中國計劃在下個月聯通上海跟香港的股票交易所。這是多年來進入中國股市最大的入口。但挑戰仍然存在,一些顯著的疑問還沒有回答。

《紐約時報》9月24日報導說,這個行動將允許外國投資者首次直接買賣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大陸中國投資者也可以購買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大陸和香港之間開放市場的潛在利益是巨大的。目前,外國投資者買賣中國股票的唯一方式是通過一個有限配額計劃間接進行。

一名西方銀行家說,「這是中國國際化(股票)市場意圖的單項最重要進展。」

滬港通建立起世界第二大股市

《紐約時報》報導說,瑞銀旗下56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奧康納正積極擴張在亞洲的存在以抓住這個機會。它聘用交易員到香港和新加坡辦事處工作。八月份,它聘用SAC資本顧問公司前分析師John Yu。奧康納不是唯一這樣做的。

奧康納首席投資官Dawn Fitzpatrick說,滬港通將建立起世界上第二大股票市場。最大股市仍然是紐約股票交易所。

Fitzpatrick說,「它也將建立一個遠遠更有效的方式讓全球市場評估許多中國公司,僅這一個特徵就令這個市場更加具有吸引力。」

香港券商經紀公司週末加班模擬交易

《紐約時報》報導說,這個計劃正式的啟動日期還沒有宣佈,但是官員瞄準了下個月某個時候。自從八月份以來整個香港的證券經紀公司僱員都在週末加班,進行模擬交易日以測試他們的新計劃的運行狀況。在最近一個週末, 有97家券商公司模擬滬港雙向交易備份數據系統失敗的情況。這些公司佔據香港市場交易量的80%。

奧康納是已經參加配額計劃的一小群對沖基金之一。他們用人民幣和港幣買賣股票。

大門敞開的滬港通計劃將允許對沖基金擴張上海和香港兩個交易所之間的業務並且直接交易。

但是挑戰仍然存在,一些顯著的疑問還沒有回答。

疑問和挑戰仍然存在

《紐約時報》報導說,這個計劃是習近平主席去年宣佈的更廣泛改革方案的一部份。批評者指出,其他改革舉措諸如修建新自由貿易區啟動緩慢。

去年九月,作為試點計劃,上海監管機構同意允許一小群美國和英國對沖基金從中國投資者那裏籌集5000萬元。其中一家公司抱怨進展緩慢,並被官僚主義障礙拖累。

連接香港和上海的交易所不是一個新的想法。在2007年,香港官員宣佈一個類似的計劃,允許中國投資者進入香港股市。這個計劃從未啟動。

雖然外國和中國投資者將有機會投資數百家先前接觸不到的公司,但是他們將仍然有配額限制。總的雙向交易量將最高為235億元人民幣(38億美元),大約是兩個市場每日平均交易總量的20%。

大陸個人投資者將至少需要有50萬元人民幣在他們的經紀賬戶上才能購買香港股票。這個門檻排除了大多數散戶投資者。

上海股票的外國買家將不能在同一天內買進再賣出。仍然不清楚是否他們將被允許使用保證金融資或從事賣空。另外一個障礙是,所有交易將採用人民幣結算,給外國投資者引入額外的風險。

對於稅務也有未解決的問題。在大陸股市的外國投資者技術上應該繳納資本收益稅。但是在現有的配額計劃下,中國並不對這樣的投資徵稅。仍然不清楚是否這樣的做法將改變。

銜接兩個非常不同的市場

《紐約時報》報導說,由於這些和其他不確定性,諸如摩根斯坦利(MSCI)等編纂指數的公司迄今拒絕將大陸中國股票加入到他們的指數當中。

「如果中國的國內A股被包含到MSCI基準指數當中,它將改變遊戲規則,將吸引數十億美元的資本。」匯豐銀行分析師本月在研究報告中說。

香港交易結算所首席執行官Charles Li對於滬港通計劃的局限性直言不諱。

「它並不完美。」Charles Li在官方微博中說,「雖然我們面對銜接兩個非常不同的市場的挑戰盡力尋找解決方法,但是一些分歧如此顯著,以致於我們的解決方案將不可避免的限制市場。」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中共欲股市滬港通 若實施滬市或遭投資者拋棄
「滬港通」設暫停機制 港交所:最後防線
香港交易所計劃 設港元兌人幣報價
傳滬港通10月開通 專家議利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