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奶農含淚倒奶殺牛的背後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1月11日訊】最近,大陸多家媒體報導,大陸全國範圍的多省奶農因為擠出的鮮牛奶無人收購,出現了自己不得不把奶當水喝、半買半送的給養豬戶餵豬、倒掉鮮奶、賣掉母牛、殺牛等慘境。

自2014年2月以來,大陸全國生鮮奶價連續10個月下跌,尤其是年底前的二週內,價格創下14個月以來的新低。有很多乳品企業為了自保,不惜違反合同約定,壓低價格,挑剔質量,減少收購數量,或者就不收購了。奶農只好將剩餘的生鮮奶以遠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尋找其他出售的機會,然而出售無門,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有倒奶、賣牛、殺牛了。

以全國生奶質量最好的廣東為例,目前廣州番禺、佛山三水、惠州博羅、珠海等地紛紛出現奶農倒奶、賣牛、殺牛的現象,其中奶農每天倒奶超過20噸。就連2008年金融危機和由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引發信任危機的時候,奶農們也只是低價賣奶,都沒有出現倒奶的現象。這不僅是廣東的第一次,也是大陸的第一次。

奶農們殺牛,是因為原奶價格低又賣不掉,牛價也隨著奶價一路下跌,賣牛也虧損。而養牛呢,又因奶牛飼料大多需要進口,人工等養殖成本不斷提高,繼續養牛更虧,那只能殺牛了。奶農含淚倒奶,心在淌血,殺牛就更捨不得。可是,不這樣做,奶農實在虧不起。

表面上,奶農的原奶沒有銷路,是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的。受2013年大陸奶荒影響,牛奶價格大幅上漲,奶農們盲目增加奶牛數量,擴大產能,結果產量出現過剩。加上國外奶粉大幅降價,進口奶粉數量增多,擠佔了國內原奶的市場份額。而在需求方面,大陸市場受經濟下滑影響,民眾對乳製品需求量下降,很多乳品企業產品大量積壓無法銷售。這些原因似乎足以解釋奶農今天的處境。

然而,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陸民眾對國產奶製品的不信任。隨著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曝光,大陸民眾對國產奶製品完全失去信心。從那時起,很多大陸人不再敢吃國產奶製品,國外品牌奶粉銷量直線上升,買國外奶粉,到香港、到國外買奶粉,成為時尚。

國內乳品企業用進口奶粉代替國產原奶,製成復原奶,是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因素。復原奶就是用奶粉勾兌還原而成的牛奶,這類牛奶要經過兩次高溫殺菌,營養成分低於原奶製成的巴氏奶,但這種生產方式的成本極為低廉。因為大多數消費者不知情,乳品企業也不明示,所以當進口奶粉降價時,乳品企業就用進口奶粉代替國產原奶,使國產原奶沒了銷路。

從以上現象不難看出,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乳品企業不標注復原奶,主要是政府並未出台相關的法律及處罰細則,讓乳品企業有空子可鑽。還有,政府事先不統籌規劃,當奶價格已經下跌了10個月,政府所謂的補貼政策才姍姍來遲,而且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業內人士和奶農不過一笑了之。

不過說白了,即便政府制定出相關的法律,貪官們也會帶頭違法的。實際上,今天大陸奶農的遭遇,政府是脫不了干係的,僅就大陸的土地財政這一項,就已經將養殖業至於死地了。貪官們心裏想的只是如何和開發商勾結賺黑錢,哪有多出的土地來好好的養牛。而沒有大塊的土地養殖,就使奶農、大陸的乳業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還有比這更為嚴重的。中共統治大陸這麼多年,用黨文化給中國人洗腦,不允許人有信仰,灌輸無神論。隨著中國社會整體道德標準的下滑,很多人沒有道德操守,沒有法律約束,為了錢,什麼壞事都敢做,所以才有地溝油、毒大米、洗衣粉麵粉、蘇丹紅辣椒、酸素大蒜、工業鹽、甲醇酒等無數的毒食品。人人都在受害,人人又在害別人。在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的社會裏,各行業都很難在市場經濟的國際化競爭中取勝。所以奶農倒奶、賣牛、殺牛,是必然的惡果。而且隨著鮮奶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奶農的日子會更加艱難。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甘肅乳牛戶陷困境
每日一噸牛奶緣何喂豬狗或被倒
中國農業部出台五大措施力阻殺牛倒奶
武漢大規模捕殺奶牛 焚燒坑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