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支付命令淪詐騙手法 台朝野提修法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5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過去政府宣導民眾接到詐騙電話時不要理會,但詐騙集團卻反過來用法院核發的「支付命令」來當犯罪工具,民眾若20天內沒提異議,恐會背上龐大債務且救濟困難。對此,民進黨立委尤美女與國民黨立委林國正1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朝野立委已經提案修法,將支付命令的法律效力限縮到等同本票一般,並強化債務人的救濟管道。

現行支付命令只要債權人敘明理由和積欠金額寄到法院,法院不需調查內容是否屬實,也不須辯論,就會寄支付命令給債務人。司改會執委劉家榮說,債務人收到支付命令需在20天內提異議,否則與確定判決有一樣效力,恐面臨背債並被強制執行;被害人就算提再審,成功機率也相當低。

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表示,現行支付命令的核發過於寬鬆,但效力卻太強。他舉例,詐騙集團只要連續寄發假公文,待當事人鬆懈後,再寄一張真的支付命令,往往就會被當成垃圾丟掉,「這招即便是律師也可能中招。」

過去6年來,每年平均核發43萬餘件支付命令,林國正說,但因再審後而廢棄的支付命令每年平均僅2.2件,若民眾一旦未在20日內提出異議,救濟難度非常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針對這次提案修法,劉家榮解釋,修法方向是要讓支付命令僅有執行力而不具既判力;只要債務人提起債權不存在之訴後,就能在提供確實擔保後聲請停止強制執行。已發出的支付命令在2年的過渡期中,發現證物是偽變造、債務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提出較有利益之證據、情形顯失公平或違法等狀況,就能申請再審。◇

4種常見支付命令受害案例
假法院公文,真支付命令 詐騙集團先以法院名義連續寄發假造公文,待民眾鬆懈後,再以假文件向法院聲請核發真的支付命令,若民眾未在20日內聲明異議,便會背上債務,且目前無有效救濟管道。
抛棄繼承未異議,支付命令要還錢 由於父母生前負債過多,因此父母去世後便向法院辦理拋棄繼承。但父母生前的債權銀行若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支付命令仍會強制執行。
父母代收支付命令,子女背債一世人 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向銀行借款,卻未經本人同意將子女作為保證人。銀行為規避保護未成年人的民法規定,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並要求其不得聲明異議。
太太離家不必找,支付命令要她錢 妻子受先生家暴後而離家,但因尚未遷出戶籍,被先生謊報債權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待法院核發送達支付命令後,先生再隱瞞代為收受,因而讓支付命令強制執行妻子名下房產。

資料來源:民間司改會 記者吳旻洲/製表

責任編輯:芸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