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健保問與答

奧巴馬健保的實質

保險顧問 夏芳

人氣 4

2015年度奧巴馬健保已進入到最後一個月的申請期了。從1/16-2/15/2015之間申請,健保起效日將從3/1/2015開始。過了2/15/2015申請日就不能再申請2015奧巴馬健保了。(除非一些特別情況) 否則將會面臨2015年的罰款。

從2014年起,沒有健康保險的人要罰款,政府會從你的退稅中扣除掉罰款。 2015年是奧巴馬健保的第二年,未投保健保的罰款將會提升,最低成年人$325元,兒童$162.5元,或總收入的2%。
最近不少人來電詢問有關健保資訊,現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 ,我們分期作出解答。

假如說你去買汽車保險。保險代理人對你說,特大喜訊!我們今年的汽車保險給你們提供更多的福利。只需要買一次保險,你們家所有帶輪子的東西,包括自行車和你兒子的玩具車,都有保險了。你說,這敢情好,不會便宜吧?代理人說,更多的福利,當然要更貴了。然後你說,我們家只有汽車,沒有別的帶輪子的東西。我能不能買原來的保險啊?我還是喜歡原來的保險。代理人說,這些附加福利,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這是聯邦政府的法律。

新健保法基本就是同一回事。

首先它實行「捆綁銷售」。只要你原來的醫療保險不符合新法的規定,就會被勒令終止,然後必須購買在交易市場中新保險。在奧巴馬健保改革之前,有各種各樣的簡單保險存在。比如有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很健康,就只買自負額(deductible)較高的住院保險,這樣只有在大病的時候才會用到,保費也很低。再比如妊娠險,如果你的醫療保險中不包括生孩子的費用,在生育之前買一個附加妊娠險就可以了。即便是女人也不需要終身擁有。這也有助於降低保險費用。但是新健保法施行之後,這些簡單保險都不能繼續存在,減少了人們的選擇範圍。

第二,新健保法使用強制的手法讓人加入。美國醫療保險市場分為幾大塊。一是團體醫療保險,即通過僱主提供的員工保險。二是聯邦的Medicare和Medicaid。三是個人醫療保險市場,就是個人出資購買的醫療保險。前兩類人受到新法的影響較小,第三類人才是新法的目標。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個人醫療保險市場中的美國人佔人口比例的5%,相當於1,500萬人。這些人大部份是自我僱用人士、小企業員工和小業主。個人醫療保險有很多是福利相對簡單的保險。根據新法,這些保險計劃因不能提供足夠的福利,必須終止。《華郵》文章估計,700萬到1,200萬人的個人保險將會被終止。終止之後,他們別無選擇,只能進入聯邦交易市場的risk pool。也就是說,這些人進不進交易市場,將決定新健保法的成敗。

第三,新健保法就是財富再分配。新法規定,聯邦政府對年收入低於聯邦貧困線四倍以下的人提供補貼。對個人而言,獲得補貼的上限是46,000美元,對四口之家是94,000 美元。也就是說,福利對每個人都增加了,但是政府補助卻不是人人有份。一些人得付出更多,這些人包括工作的人、中青年人和中產階級,全都是makers;而受益的人包括學生、慢性病患者、精神病人、殘疾人和窮人,全部都是takers。在目前的政治情況下,奧巴馬想增稅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走了這條路。

但問題是,這次財富再分配不是劫富濟貧,而是劫中(產階級)濟貧,甚至是劫貧濟貧。民主黨念念不忘的1%富人一點都不受新健保法的影響,受到衝擊的都是自我僱用人士、小企業員工和小業主。這些人本來就要支撐美國搖搖欲墜的社會安全保障基金。現在再加上負擔奧巴馬健保法,可謂禍不單行,雪上加霜。

有人把美國新健保法稱作「社會主義醫保」,並不準確。因為在新法之下,個人醫療保險還得出錢購買。從奧巴馬健保法出發再往前一步,如果國家包辦所有醫療系統並支付所有醫療費用,那就是社會主義醫療保險。歐洲很多國家以及加拿大就是這種體系。

所有醫療保險的申請,都只能在每年的開放申請(Open Enrollment)期間才可申請。若在申請日關閉之後再申請的醫保,必須符合一些特別條件(Life Changing Event),否則一律禁止申請。請千萬不要錯過了這個時間。

醫療保險就像氧氣和水,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平時誰會珍惜它呢?只有在缺氧缺水時才會感覺到它的珍貴。醫療保險是我們生活中的滅火器,是我們遠行時的備用胎,是我們乘坐飛機時的降落傘,寧肯沒用上,也不可不準備。

如果你需要免費諮詢和估價,請聯繫夏芳 (Amanda Xia)

直撥:678-427-8434
電話: 678-902-7288
傳真: 678-868-2900
電郵: fangxia002@yahoo.com
地址: 5725 Buford Hwy, Suite 218
Doraville, GA 30340 (I-285 農夫倉庫市場斜對面) ◇

責任編輯:郝莉

相關新聞
亞特蘭大槍手劫持公交車
大型貨船失控導致南卡主要橋梁關閉
坎普批准1,690 萬用於喬州基礎建設
亞特蘭大臺美菁英協會舉辦臺灣文化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