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名家系列

雨果:宗教將會消失 而上帝將會永存

作者:文謙
font print 人氣: 844
【字號】    
   標籤: tags:

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世界文壇巨匠、十九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領袖、浪漫主義作家代表人物等等,諸多頭銜指向一人,那就是維克多.雨果(法語:Victor, Marie Hugo)。

1802年,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卒於1885年。他既是詩人,又是小說家、劇作家、文學評論家和畫家。在雨果一生超過六十年的文學生涯中,創作了79卷文學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其中《巴黎聖母院》、《笑面人》、《海上勞工》、《悲慘世界》、《九三年》被列為其代表作品。

雨果的作品,用詞巧妙、優雅,情節生動曲折,表現情感強烈。鑑於雨果關於對比美學的見解,他的作品中每每可以看到這種理念的實踐。如《巴黎聖母院》中敲鐘怪人卡西莫多的極醜與吉普賽少女愛絲梅拉達的極美的對比;卡西莫多本身,醜陋的外表與善良的內心對比。

在雨果的小說中,結合了現實與浪漫主義,所創作出的人物,個個性格鮮明,甚至是誇張的。雨果通過描述各類典型人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生百態,再運用他豐富的想像力,為這些人物構思出各種曲折離奇甚至是非凡的人生經歷,從而繪製出一卷卷磅礡、宏偉、充滿激情的「畫卷」。

維克多.雨果,不僅是眾所周知的文學家,從他留下的21卷哲理論著中,我們得知,他還是一位思想家。在他的小說作品中,也常常加入作者的獨特觀點,甚至有時加入脫離了情節的描述。後世一些評論有時會認為這樣的敘述方式,顯得作品有些冗長、拖沓。其實,這正是雨果不同於普通作家的地方。

深刻的思想,創造深刻的作品。一部《悲慘世界》,讓雨果構思了四十年,到晚年才完成,由此足見其創作態度的嚴謹性。

在後世人眼中,《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被稱為描寫宗教、社會、自然的三部曲。這三部經典作品,反映了作者在許多社會人文層面的思想觀念。

「宗教將會消失,而上帝將會永存。」

由於雨果在兩部作品中,創作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教士形象,一個是《巴黎聖母院》中外表道貌岸然、內心邪惡歹毒的孚羅洛教士;另一位則是《悲慘世界》中救贖了冉阿讓靈魂的聖徒米里哀主教,使得後世一些讀者弄不清作者的信仰。

對此,維克多.雨果有明確答覆——「宗教將會消失,而上帝將會永存。」

在雨果眾多的名人語錄中,這句宣言令人印象深刻。

去世前兩年,維克多.雨果修改了他的遺囑,添加了如下詞句:「我送給窮人們5萬法郎,我希望能用他們的柩車把我送往墓地。我拒絕任何教堂為我做禱告,我請求所有的靈魂為我祈禱。我相信上帝。」

宗教與信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們總是習慣混淆這兩個概念。

雨果清醒地認識到這兩者的不同。他信仰神、信仰上帝,但他不承認宗教。因此他才會對那些打著宗教的旗號做著背離神意的骯髒勾當的教會、教堂、教士的行徑,深惡痛絕。在他的作品中,不乏抨擊教會中虛偽醜惡行徑的內容。

維克多.雨果的一生,作品繁多,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1885年5月22日,因肺炎去世的雨果,受到了國葬級待遇。超過二百萬人參加了他的送葬儀式。葬禮後,雨果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墓葬的「先賢祠」。#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著國人對外國文學熱情的高漲,中共的圖書審查制度成為越來越多外籍作家要面對的現實。美國筆會中心(PEN American Center,PEN)最近的一份調查指出,英語語種的圖書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前,都被中共的審查變動過。不但部份未經作者授權的著作慘遭「屠戮」,即使受正規合同保護的書籍也因為各種原因被刪減改動。中國大陸讀者們看到的都是經過中共過濾的「二手」書籍。
  • 經濟觀察報》觀察家欄目發表了美國華裔作家李大興先生回憶北京大學的文章,從中我們看到了1980年北京大學有趣的學生生活,全文如下。
  • (大紀元記者馮文鸞麻州安城報導)「好感動喔﹗」、「好好看噢﹗」這是許多觀眾在看完「雲門舞集(Cloudgate)」的《稻禾》演出後的感受。計約1700位的觀眾看完後,很多人都起立鼓掌。觀眾對舞者舞藝精湛、佈景及聲光配合俱佳,都稱讚不已,林懷民親率團員謝幕達5分鐘之久。
  • 《簡•愛》這部十九世紀由英國女作家創作的世界名著,不僅在歐美及世界範圍有著巨大影響,甚至成為一些英語國家的中學教材內容;即使在中國,《簡•愛》也是廣為人知。
  • 穿藍色夾克、棕色鞋子,名叫彼得的兔子,是世界文學尤其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一只著名的兔子。他來自英國,由英國童書作家、插畫家碧雅翠絲.波特所創作。
  • 使在中國,《蝴蝶夢》(Rebecca)也是廣為人知的一部作品。原因與其被改編為電影不無關係。尤以重量級的導演希區柯克及天王天后級影星勞倫斯.奧利維爾、瓊.芳登的參與為影片增色不少。
  • 蘇聯解體,東歐變色,共產主義正在全球範圍土崩瓦解,社會主義實踐徹底失敗。六四屠城後,中共打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旗號,實行「權貴裙帶資本主義」。官方意識形態全面破產,還堅稱「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紛紛把子女家屬送去歐美、用貪腐的錢買國外房地產,卻整天忽悠老百姓的孩子做「共產主義接班人」,這就是今天中共貪官們的嘴臉。
  • 班內特先生和太太只有五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卻沒有兒子。按照法律,班內特先生過世後,他的財產、房屋將由遠親柯林斯先生來繼承。鑑於對未來生活的危機感,班內特太太整日想的都是如何讓女兒們嫁給一個有錢的男人。
  • 香港擁有一百年的殖民史,東西文化交匯,曾和很多文人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1974年,台灣詩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寫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後他有11年時間在港度過,這段時間是他的黃金創作期,沙田山居成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司各特追溯歷史的文學敘事架起了溝通理解的橋梁,他對南北民族的差異有著極大的慈憫包容,反對任何一方的血腥暴力,前車之鑑,發人深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