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疑似高山症怎么办?谨记3D口诀

人气: 76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18日报导】(中央社台北18日电)有民众冬季登山健行发生高山症通报救援,雪管处指出,从事高山健行活动宜采渐进爬升方式,并牢记3D“Down、Down and Down”口诀,降低海拔高度,是改善高山症最有效方式。

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表示,每年申请入园登山的游客众多,近年来陆续有多起疑似高山症通报请求救援的事件,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雪管处呼吁,从事高山健行活动时宜采渐进爬升方式,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高度的变化,切勿轻忽疑似高山症的任何症状,并牢记“3D-Down、Down and Down”口诀,也是“下降、下降、再下降”是改善高山症最有效的方式。

雪管处说,引起高山症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时间里快速上升高度,造成人体无法及时适应高海拔的环境。

雪管处强调,轻度高山症因类似感冒而容易被忽略,在高于海拔2000公尺的地方出现头痛、想吐、喘气以及呕吐等现象都应该优先被当作高山症的症状,若恶化成高山肺水肿或高山脑水肿等重度的高山症,严重者会导致昏迷而死亡。

雪管处处长陈贞蓉表示,登山者应随时注意自己或同行队友是否出现高山症的早期症状,若在同一高度休息后,症状仍未缓解或一旦症状恶化,应立刻降低海拔,如有高山脑水肿、高山肺水肿发生时,则应立即下山,绝对不可让有高山症状者单独留下或自行下山。

陈贞蓉说,如果攀登3000公尺以上高山,建议先于2500公尺左右适应高度一晚。

陈贞蓉提醒,避免剧烈活动、补充水分、注意保温、不喝酒、避免服用镇静剂等,都可减低高山症发生的机会;准备预防或治疗高山症的药物,需经由医师开立,并且遵循医师指示方式服用。

陈贞蓉指出,将随时视山区积雪结冰情形发布实施雪季管制措施,入园申请时需附加“雪攀装备及技术自我检查表”、声明书及领队的雪地训练证书,并于现场进行雪攀装备及相关文件查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