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聖誕精神 傳承善念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今年加拿大東部出奇的暖冬。入冬以來,多倫多大多數時候都在攝氏零度以上7、8度。但絲毫不妨礙人們在沒有白雪的聖誕節,盡情的享受節日快樂。兩千多年來,聖誕節被人們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從對神的信仰到重視家庭的價值觀。聖誕節已不僅是教徒的節日,而是從教堂傳到了民間。聖誕精神也以一種文化的形式在民間流傳。

加拿大聯合教會伍炯豪牧師表示,傳統的聖誕節是期待平安的來臨,宣講的是上帝對人類的大愛。現代意義來說,聖誕節是人們用愛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這是給當代人最好的聖誕禮物。

伍炯豪牧師說,現實中不是所有人都很幸福,有很多人需要幫助。因為當今時代,無論是否富足,很多人心靈孤單;還有一些失親家庭;還有經濟貧困等等。當我們為別人付出時,就是在實踐耶穌基督精神,讓他人獲得所需要的喜樂平安。同時,當我們在為別人付出時,也會獲得喜樂平安。

每到聖誕期間,加美各地都傳出很多善行善心的行為,人們用自己的行動來來傳承聖誕精神。

安省10月的聖誕節

今年10月,安省聖喬治(St. George)鎮的街道上早早的佈滿了白雪、綵燈,到處呈現一片濃濃的聖誕節氣氛。24日這天,當地居民在街上舉行熱鬧的聖誕遊行。

安省的這個小鎮怎麼會在10月份過聖誕節?原來是為當地一名7歲的腦癌患者Evan Leversage特別舉辦的聖誕節遊行。Evan2歲時患腦癌,一直不能進行手術。他的家人擔心他可能無法堅持到12月,讓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度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於是計劃為他組織一次聖誕遊行。

當鎮上的人們聽說了這個消息,紛紛行動,要為這個不幸的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節日。他們特意用了人工造雪機等將小鎮裝飾的一片潔白,為了創造濃厚的聖誕氣氛。

遊行的當天,Evan在父親的帶領下走在遊行的隊伍中,臉上掛滿開心而幸福的笑容。

善念可以傳承

多倫多大學材料工程系學生丹尼爾(Daniel 何)每年聖誕節前夕都會給兒童福利聯盟捐獻聖誕禮盒。禮物都是一些全新的日用品,提供給那些有需要的貧困孩子。

丹尼爾說:「聖誕節是紀念上帝對世人的救度。神對天下所有人都是同樣的愛,全世界的人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所有應該相互關愛。因為我們受到了神無限的愛,所以,也會把愛傳播給他人。比如給有需要的人送錢、送物,並且不求回報。」

12月18日,家住士嘉堡區張小姐,下班以後帶著母親和孩子去參觀多倫多市中心的聖誕夜市。在停車場付費時,一位本地白人遞給她母親一張停車票。但她對母親說:「把車票讓給別人吧。」她堅持自己付車費。張小姐的母親把那張車票遞給了站旁邊排隊一個華人家庭,他們拿到票後,帶著孩子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張小姐說:「我們在這個社會獲得的幫助太多了,久而久之,我們自己也會學習從點點滴滴中去關愛別人。這些小小的善舉會擴散,並傳承下去。」

燒傷女孩的聖誕願望

據報導,2013年5月,住在美國紐約一位名叫塞夫萊伊•特里(Safyre Terry)的8歲女孩家中發生大火,她的爸爸和其他三個弟弟妹妹喪生。當時她被爸爸緊抱,躲過一劫,卻落得全身燒傷,且失去了一隻手和一隻腳。

塞夫萊伊成了孤兒,她被姑姑莉斯•都勒(Liz Dolder)和姑父麥克收養。聖誕前夕,塞夫萊伊拿著一張賀卡站在專門掛卡片的小樹旁,卡片寫道,小女孩的聖誕願望就是收到足夠多的卡片掛滿這棵樹。她將這張照片發到網上。

一位名叫凱文•克拉克的人率先轉發這張照片。他是在一場為塞夫萊伊舉辦的慈善摩托騎行活動中認識了這個女孩。隨後照片得到成千上萬次轉發。緊接著,來自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賀卡和禮物陸續寄到了塞夫萊伊手中。

當時,有人還在集資網站上為塞夫萊伊的新家庭發起目標為1.5萬美元捐款活動,以幫助解決小女孩的醫療費用及其他經濟問題。後來籌集的款項達17.4萬多美元。

250人參與的連鎖反應

據ABC報導,位於美國佛州城市萊克蘭(Lakeland)麥當勞店發生一件感人的故事。一位在該店工作了12年的店員費古洛(Marisabel Figueroa)日前在得來速(Drive-thru)點餐區值班時,一名女性顧客想替下一輛車內的顧客付錢,但附帶條件是費古洛向顧客說「聖誕快樂」,而不是「佳節愉快」。

當費古洛告訴下一位顧客,其餐點已有人預付了之後,該顧客非常感動,而且決定效仿這個善舉,替下一位顧客買單,於是連鎖反應發生了。結果,從早上9點至下午3點,在費古洛值班的這六個小時中,共有250人參與了這項活動。其中有一名女子甚至替後面三位顧客付了錢。

當地電台報導了這起事件之後,一個名叫基恩(Torie Keene)的女子透過臉書告訴費古洛說,她就是那個第一個替別人付帳的「神秘顧客」。她說,當時只是想讓別人有個快樂的一天,沒有料到會引發這樣的連鎖反應。

責任編輯:滕冬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