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廂房

文/宋唯唯
font print 人氣: 117
【字號】    
   標籤: tags: ,

和廂房比較起來,在我的心裏,我們的彫花圍欄大木床,更加的像一間可親的小房子。白色的夏布蚊帳,張掛在歲月裡,被四季的冷暖和塵埃,漂染成柔和的棉黃色。青色大朵牡丹花的土布床單。欄板上的橫條隔斷上,擱著祖母陪嫁來的細瓷小壇,它靜靜地在蚊帳裡,泛著一片幽潔的青光。它儲存著冬天的炒米糖,秋天的橘柑,在甜蜜的黑夜裡,我和偷嘴的小老鼠一樣,惦記著瓷壇。

在我童年裡的夜晚,我和祖母躺在一只塞滿菊花的粗布條枕上,祖父躺在我的腳頭,床就像一條小船,從黑夜出發,慢悠悠載滿了古老的傳說,夜晚的儀式,是要講古的。祖父但凡講古,都講同一個古:從前有個員外,員外家有……

而我的祖母呢,我告訴過你們的,她滿腹詩文,富於才情,嘴巴裡有講不完的古,唱不重的童謠。她唱歌是很好聽的,然而,每次在我百般的哀求裡卻只矜持地唱出半首,然後笑嘻嘻地,羞澀地閉住歌喉。她羞澀地說,這些歌兒,她做小伢的時候就會唱啦……

屋頂上的一片透明的天瓦,朗朗的長空,有一顆星星安在那裏。風好像是村子裡的好夥伴,揪著綠樹的枝條,在天瓦上方蕩漾著,搖過來又搖過去,撩撥著我的心,我蠢蠢欲動的腿腳。有人在窗外叫我了,他們仰天喝道:「呀!好黃好圓的月亮粑粑啊!從古到今沒見過!」

「來了來了!」我殷切地應答道,生怕祖父母提出「夜已經這麼深了,還準備去瘋麼?」我如一隻精神抖擻的黑蝙蝠,黑閃閃地閃現在禾坪。月光真亮啊,銀汪汪地漾滿禾坪。月光太亮了,簡直刺眼呢,因為小夥伴們全都黑乎乎地,身長和映在禾坪上的影子一樣高,像一群從遠方跑來的小木偶。

「去哪裏呀?這麼夜深了還玩麼?」 祖父就是那麼,絮叨的,討人嫌的。多話的。

「放火去呀!」我們快活地口頭反對,龍捲風似的跑出很遠。禾坪銀晃晃的,人家的窗口都映出橙色的燈火。在孩子的眼裡,那扇燈火象徵著關門閉戶,封閉的夜晚,再令人掃興不過了。依著我們自己的性子,玩到天亮最好!

夜深了,我們提著馬燈去水田裡捉泥鰍回來,呼嘯著一陣風從門口捲過,我並沒有發出自己的聲音,然而,經過我家的禾坪,祖父在廂房裡神機妙算地大聲喝道:「唯伢!這麼晚了怎麼還好在外面跑?小心失了腳落到水溝裡!」他呵斥的面積,下一句就擴大了,對一群人教訓道:「個個都好回去睡覺了。半夜裡鬼多!還到處亂跑。小心被鬼摸後腦殼!」

你曉得的,我老老的祖父,是一村人的祖父。他彎腰駝背走在田間的樣子,是我們村子地老天荒的背景。還有他的訓誡。

「老倌子話多煞,這麼大個月亮粑粑掛在天上沒看見麼?」

我們飛快地回嘴。飛快地跑過我家禾坪,腳底板撲沓撲沓地,生怕祖父認真地打開門。月光照著我們詭祕的笑臉。我們要去一個夥伴家的廚房裡,借他家的鍋,燒熟那些捉來的泥鰍、青蛙,還要在灶膛裡烤滋粑、年糕。沒有大人管束的家裡,是多麼美好的天堂!

我們站在月光裡,黑黑的一個一個,月光下的原野多麼溫情啊,展展地直到天際,閃亮的,植物芳馥的,水和螢火蟲都在大地上閃閃發光的。月光裡的我們個個出的都是翻牆越瓦的俠客,夥伴們商量著柴火,每家的稻草垛都可順手抽出一束芳香的乾草,然而,有些人家過冬的樹蔸都不曾燒完呢,擱在外面豈不是鼓勵我們來偷它?

我們還需要去田裡偷一些菠菜、香蔥,好煮在湯裡。

我們熱血沸騰地站在月光裡,伶牙俐齒,無法無天地口頭起義。這座靜靜臥在月光裡的小村落,在意念裡,早被我們煽風點火,騰騰地燒將起來。

我遠遠地看著我家的廂房,還染著唯一的一窗杏黃的燈火,映照著彫花的木窗欞,祖母曬下的繡花鞋,那溫柔的,遠離塵寰的光芒,暖老溫貧、與世無爭。溶溶的一窗燈火,被雪亮的月光,兌淡了許多,愈發地虛無、古意……它是小小的,溫黃的紙窗,烏色木頭房樑、門扉,彫花大床,床板上停著我的祖父、祖母的布鞋,他們的鞋子在等待著我的鞋子回家。月光下平川沃野的疆域猶如時光的沃野,在無邊無際的輪迴,無邊無際的兜兜轉轉裡,這間小屋,在每一世,每一回相遇裡,都這樣存在於某一個月夜裡。唯有這扇窗裡的光,唯有我的祖父祖母棲身其間,這間小屋,永遠,有著天寒白屋貧的相依為命。

我靜靜地望著那窗燈火,夥伴們依然在吵吵嚷嚷,情真意切,咬牙切齒。月光裡我的眼睛裡浮起靜靜的一層眼淚。我在意念裡飛奔回家,回到溫暖的被窩中,伸出雙手,竭盡全力地抱緊老人的腳,躲在這個老棉被做成的城堡裡,不能讓他們走,被死亡帶走……。終其半生,人世間我的來和去,就是月光下一個黑黑的小影子,驚惶地奔過人世所有陌生的燈火窗口,去查看我的祖父和祖母……。

我們熱火朝天地忙著宵夜,將抓來的小泥鰍和小青蛙埋於鹽和辣椒裡,滋粑燒糊了,年糕也自灶膛裡扒出來,黑焦黑焦的,不妨礙我們用同樣烏黑的爪子抓著,蘸了紅糖,東倒西歪地放進嘴巴裡。飽暖的唇舌格外溫情,雞鳴陣陣,夜風吹拂的花香、白霧、炊煙的香味 ,熏熏地催眠著我們。一群要殺人放火的孩,默默地分了手。我睏得再也張不開嘴巴,也張不開眼睛。順著月光摸到自己禾坪前,熟練地撥開木排門的門閂,摸到廂房,摸到床上,柔情蜜意地蜷曲在祖母的手邊。

「方纔你們說著要放火燒屋的麼?為何沒忙好就回家了。」祖母的聲音帶著笑意。祖父呢,也在床的另一頭,在睡夢裡附和著神機妙算的指斥,雖然並沒有醒來,然而,他神明地數落著我的不對,將日月星辰都引來做旁證:「月亮都西斜了,打瞌睡回家了,四野的雞叫了多少遍,自己數一數沒有?四更了天該亮了,小孩子何事那麼大的玩性?玩性這麼大等長大了你還得了?」即便在睡夢裡,我祖父講的道理也一句都沒錯,全是一個嘮叨的祖父的數落。我脫著鞋子怒髮衝冠,來不及羞愧,來不及將還嘴反駁伶俐道出,就如一枚沉甸甸的柚子,撲通進入了米缸一樣厚重、舒適的黑甜鄉裡。@ (網路轉載)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打開樓梯轉角的窗,隔者鐵窗看外面的景物。天空,道路,遠遠的山,綠綠的樹,走過的人,附近的房子,圍牆上的貓。
  • 在這個歌舞昇平的城市。
  • 天清晨,我又回到老家,紅磚頭建成的古厝佇立在灰白改建的大樓中,聽說這裡也讓舅舅賣了,打算在下個月拆掉,在大都市工作的我,回到這個正在建設的故鄉,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熟悉又那麼陌生,那個我常常呆坐的大門口已佈滿了叢生的野草,有些猶疑的要不要再進去老舊的房門,但是在那麼多年後,我似乎很想再回這裡看看,看看我的家以及看看去世媽媽的所有回憶。推開有些破舊的大窄門,我直接踏入了媽媽的房門,紅色的梳妝台還擺放著他沒帶走的小木盒,依稀可以看見在媽媽坐在窗鏡前為我一針一針的縫著釦子,兒時的回憶又回到眼前,一幕幕的在我的眼前回憶。
  • 江上頭有一座小石島,喚作「銅巖」,倒圓不愣地矗立在三江交匯的中心,十年不變,百年不變,千年不變,歲歲年年從來依舊,守候著他所摯愛的故土。
  • 風燭殘年、骨瘦如柴,躺在病床上的父親,身上插滿了大小針管和各種監護儀器,時而從昏睡中醒來,用可憐巴巴的眼睛望著病床周圍的人……,時而又沉沉入睡。每當出現這樣的情景,我總是不忍目睹,就覺得人的一生要遭多大罪呢?
  • 於東莞所聞見,其樓鉅細有異,而他物幾與香江同,然自少時人觀之,不能忘懷,母執手而行,道途所接,非靡衣美食、瓊臺玉閣,自垂髫之目而觀,事皆麗也、樂也,陶然欣喜,豈在奇巧邪?
  • 一日翻《全唐詩》,不經意間一行詩句從眼前晃過,「過午醒來雪滿船。」——醉臥孤舟的人一覺醒來,睜開眼睛,大雪紛飛,天地茫茫。寂靜的天光,船篷外如織如幕的飛雪。那一種寂寞和自在,頓時叫人耳目一新。
  • (shown)明人馮夢龍先生編著的《情史》,收集了紅塵千萬載的迢遞時光裡,不盡的癡男怨女於這浮麗人世的貪戀繾綣。《情史》於人,是真的故紙舊雨……不知哪一冊哪一行裡,哪一則情深似海的故事是某一世你我的往事。
  • (shown)它在這裡等著我,在一個大風呼嘯,陽光金黃的深秋日子。我八歲時的好朋友,我的長鼻子木偶匹諾喬。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