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SDR 習李和周小川聯手動作

人氣 5110

【大紀元2015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曉真報導)12月1日,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有媒體報導稱,這次人民幣之所以成功「入籃」,主要是習近平與李克強的共同決策,並為此大開金融改革綠燈,而央行行長周小川則牽頭執行。

據香港《經濟日報》4日的報導,今年年初,當IMF開始對SDR進行5年一次的例行審查時,習、李高層認為這是人民幣加入SDR難得的機遇,立即作出總體部署,尤其是設立負責「入籃」的專業團隊。這個團隊由央行行長周小川帶領,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負責具體工作。

報導稱,在申請人民幣「入籃」的過程中,對於滿足SDR的相關標準,貿易數據方面,中國作為出口強國,早已符合相關標準,但涉及金融數據,由於人民幣不是可兌換貨幣,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金融產品不多,這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

為此,中方和IMF相關部門今年以來多次開展技術談判,針對人民幣貨幣政策框架的不健全,最後擬定出具體的改革方案。

由於習、李高層大開綠燈關係,央行、國務院相關部委亦給予配合,人民幣加入SDR涉及的相關技術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報導稱,回望過去發現,今年中國的金融改革力度突然加大,原來是與人民幣「入籃」有關。

首先是擴大金融市場准入方面,其中包括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第一期於10月在上海上線;其次是推進利率市場化,特別是10月份,中國最終放開了存款利率上限;第三,在匯率改革方面,8月11日央行推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制度改革;第四,加強透明度,10月中國宣布採納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開始向IMF報備外匯儲備有關數據。

外媒:周小川說服高層 人民幣急貶

而在上述的舉措中,最引人關注的、亦引起軒然大波的是8月11日開始實施的匯率改革。當天,中國央行忽然連續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兩千多點,引發全球股市劇烈波動,馬來西亞、越南、俄國等亞太多國貨幣遭到重創,銅、鋁、油等諸多大宗商品價格亦隨之暴跌。

該消息迅速成為國際各大媒體的頭條消息,大多評論認為,中共為促進出口而人為壓低了人民幣匯率。

美國彭博社報導說,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周小川採納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的觀點:一國無法同時實現獨立貨幣政策、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這一「三元悖論」在1997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得到例證。

報導還說,多數人認為這是為了促進出口、加大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儲備貨幣的機率。「三元悖論」則暗示了第三個動機:若要開放資本帳戶、渴望更大的貨幣政策靈活性,則需要更加自由浮動的匯率。

《金融時報》中文網則披露,是周小川說服了高層讓人民幣貶值,讓國際市場和中共高層都認同他的改革。對內,周小川向習近平提議這一舉措時,稱它關係到國家利益,是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形勢下提振經濟的一個必要舉動。對外,央行將這次貶值描繪成朝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人民幣交易自由化邁出的一步。#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IMF同意納人民幣到貨幣籃 外界憂迅速貶值
人民幣或大幅貶值 分析:7類人損失大
人民幣加入SDR 大和證券:貶勢猶在
美媒:人民幣三年內不會成為真正儲備貨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